儘管體內生成的雌激素在女性身體上產生很多有益的作用,但它卻是一種被肯定的致癌物。初經早或停經晚的婦女,因接觸雌激素時期長,罹癌的風險相對高。相似地,補充雌激素治療更年期的不適症狀,會增加乳癌的罹患率,導致過去使用頗普遍的「荷爾蒙替補療法」失寵。
有些天然物如大豆、紅花苜蓿、甘草、蜂王乳等在體內會產生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因而被稱為「類雌激素物質」,它們因可減少更年期的不適症狀,而被用來取代荷爾蒙替補療法。流行病學研究更表明亞洲婦女因吃較多的大豆,乳癌發病率遠遠低於西方婦女。可是有些人擔心,大豆既然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尤其是大量攝取其有效成分大豆異黃酮,會不會在個體中產生不利的影響呢?確實在有些動物的研究中,發現有不利的影響。然而進一步的研究卻發現,人類代謝異黃酮與動物大不相同,因此動物試驗結果不能套用在人身上。
歐盟食品安全局參考多方研究,最近得到的結論是:異黃酮不會對停經後婦女的乳腺、甲狀腺或子宮產生不利的影響;美國癌症協會對此事所持的立場是:乳癌的婦女可以安全地食用大豆食品。另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指出,攝食大豆的乳癌患者比不攝食者預後較佳、復發率較低。
顯然,異黃酮不等同於雌激素,因異黃酮具有組織選擇性,為「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治療乳癌的兩種西藥tamoxifene與 raloxifene就屬於SERM。在有雌激素受體的組織中, SERM視情況而異,有時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有時不產生或反有抗雌激素的作用。北美更年期學會也認為異黃酮不會增加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倒是一些人工合成且存在於環境中的類雌激素物質,如雙酚A、多氯聯苯、多溴聯苯、鄰苯二甲酸酯等,應該避免接觸或攝入,因它們會改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造成多種健康的傷害,例如導致女孩的性早熟。日本的研究則指出,蜂王乳可抑制雙酚A促進乳癌細胞增生的作用。
多個研究報告還指出,天然來源的類雌激素可增加骨質密度、降低熱潮紅、改善老化膚質等。因此,以目前多方研究的結果看來,婦女適量地攝取天然來源的類雌激素物質應是利多於弊的。
責任編輯:吳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