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67歲婦人退休後一直有失眠困擾,一開始以助眠劑入眠,但症狀卻仍未好轉,一度還因為害怕藥物有副作用,擔心影響健康,導致更無法安心入睡;鹿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凱茗指出,患者後來接受醫院睡眠中心建議,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已逐漸恢復睡眠品質。
解決失眠困擾 找到病因是關鍵
根據調查,2013年國人出現慢性失眠的盛行率約為19.3%,且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失眠現象;張凱茗醫師說,甩開失眠最重要就是要解決病因,但多數人都選擇服用助眠藥物,雖對部分患者達到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誤以為失眠加重,自行加重藥物份量,反造成對藥物依賴。
改變患者失眠認知行為 解決失眠煩惱
張凱茗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採取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方式,主要分成睡眠教育、行為改變以及認知調整,所謂睡眠教育就是透過和治療師討論適合的治療計畫,認識睡眠型態等,接著透過各種技術調整患者不正常的睡眠等相關行為,也就是行為改變,最後再透過認知調整,幫助患者找出失眠的合理原因,也是改善失眠症狀的核心層面。
調整心態和習慣 每晚都能安心入睡
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於患者調整習慣和心態,且建立成功的入眠經驗,有效減緩失眠焦慮感,提升自信心,擺脫對藥物依賴;張凱茗醫師提醒,有任何失眠狀況,且長久無法改善,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甩開失眠,恢復健康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