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胎兒先天性心臟病 孕媽咪必知檢查重點

臨床上,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至1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部分引起原因不明,但部分則是媽媽在懷孕初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因使用藥物導致;開業診所心臟專科醫師金仁福指出,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等三種,若胎兒能透過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早期治療,就能改善預後問題。
 
懷孕20至24週 建議做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
胎兒因骨骼和肢體重疊,使得超音波束難進入,因此建議懷孕第20至24週做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觀察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金仁福醫師說,懷孕第7至8週時,超音波就能看到胎兒心跳,每分鐘心跳約為120至160之間,但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足月時每分鐘心跳則約為120次。
 
出生後卵圓孔和動脈導管未關閉 恐是心臟病
金仁福醫師進一步說明,胎兒仰賴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尤其透過媽媽胎盤能獲得營養物質和含氧量較高的血液,就會經臍靜脈進入體內,通常新生兒出生後的血液循環會和胎兒時期不同,因此即使在胎兒期,開放性卵圓孔和開放性動脈導管都屬正常,出生後若沒有呈現關閉,就恐是先天性心臟病。
 
有異狀應及早檢查 及早治療才能改善預後
尤其開放性卵圓孔和開放性動脈導管等疾病,無法透過產前超音波診斷出來,因此若發現新生兒有心雜音、呼吸喘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金仁福醫師說,醫師會依照新生兒症狀對症治療,施以卵圓孔或動脈導管關閉治療,因此,若能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就能避免遺憾發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