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中元祭 打造東方萬聖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將於8月14日盛大舉行《傳藝中元祭》,為推廣傳統文化將民俗宗教結合藝術領域,在整體祭典設計上加入精緻紙糊藝術,將中國傳統中元普度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東方萬聖節,吸引更多的年輕朋友參與,感受傳藝獨特的藝術魅力。8月12日至8月14日民眾可至傳藝文昌祠一睹高達12尺長莊嚴威武的「大士爺」期望藉由鬼王的坐鎮讓中元祭典一切順利,8月14日當天前200名入園者可獲得平安香火袋壹份,保佑民眾一切平安順心。
 
中元普度為臺灣特有的節慶風俗文化,傳藝中心特別邀請到臺中清水三塊厝祖傳紙糊工藝師-戴桂雍,製作普度所用的「大士爺」、「寒林院」、「同歸所」、「沐浴亭」,戴桂雍祖傳三代手藝,作品皆為各大廟宇於中元普度及建醮使用,也因手工精細成為紙糊藝術界的翹楚。戴桂雍說,一尊12尺高的作品平均要花上二十天至一個月的時間製作。這次於文昌祠祭典所用的「大士爺」、「寒林院」、「同歸所」、「沐浴亭」各個剪裁細膩,「大士爺」的表情更是顯得莊嚴而炯炯有神。
 
民間習俗中於農曆六月底時,一些表現好的幹部鬼(如大士爺)也會提早到凡間佈局、當小隊長維持秩序,以免孤魂野鬼作亂。傳藝文昌祠特訂製一尊大士爺紙糊神像放在文昌祠,祭典正式開始前會以紅紙覆蓋,直到祭典開始會將紅紙撕開、開光點眼,直到普度祭典結束後,大士爺紙糊神像會在信眾護送下前往火化會場。此外更以虔誠、慈悲、感恩的心境為好兄弟搭建起舒適的住處,製作「寒林院」、「同歸所」、「沐浴亭」。
 
 
「寒林院」作為收容無祀枯骨之處,因此處林幽遂而寒,故名寒林。作為普度期間暫時收容無祀孤魂之用。「同歸所」與寒林院相同,同歸即指萬善同歸之意,同為收容無祀枯骨之處。使得孤魂滯魄於普度受食前,有一棲身之所可受善男信眾焚香祭祀。而「沐浴亭」則為提供孤魂滯魄於普度受食前,盥洗沐浴、潔淨身軀之處。沐浴亭區分男堂、女室,以示來此受度孤魂仍需謹守男女有別的規範。
 
臺灣農曆七月普度結合佛教「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節」。佛教說法是,釋迦摩尼的弟子目蓮為救在地獄受苦的母親,而用「盂蘭(梵文,救受苦難之意)盆」裝食物施捨僧人,再將功德迴向給母親,之後演變成普度孤魂野鬼。道教則是玉皇大帝底下三官之一的「地官」會在農曆七月時,赦免亡魂罪過,可到世間一個月免於受苦,之後漸漸有鬼月一說,並且以地官生日(農曆7月15日)為「中元節」。
 
傳藝中心每年農曆七月規劃中元祭典,展現臺灣特有的節慶文化,精心呈現精緻祭品與普度氛圍營造,透過現場展示讓民眾認識紙糊工藝及臺灣特有的普度文化,也體會到祭典中「人文關懷」的精神。此外,除了8月14日普度祭典可搶「平安包」外,8月14日至8月24日止至「神話言」專櫃購買光明燈可享買一送一優惠。
 
相關訊息可至傳藝中心官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活動通」http://art.pcsc.com.tw 或facebook網站http://art.pcsc.com.tw/fb查詢,或電洽遊客服務專線(03)950-7711轉228查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