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演進史與傷口分類

當疾病無法單純以藥物控制、治癒,就可能需要動用外科手術來協助治療。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外科手術不斷演變進化,至今已發展出許多歷程新章,整體而言,不僅能幫助醫師更加精準的治癒病灶,更提升全民共享的醫療品質。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外科手術演進簡史:

傳統手術

麻醉病人後,於患部表皮劃上一刀,醫師以肉眼與手的觸感查看身體內部狀況,並以植入或切除等手法執行治療的開腹手術。

內視鏡微創手術

執行方式:於身體表皮切開幾毫米寬,如同鑰匙孔大小的傷口,放入內視鏡觀察身體內部狀況,影像也同步傳遞至顯示器上放大倍數,讓醫師觀看參考,並配合雙手動刀來進行的微創手術。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

醫師操作機台,遙控機械手臂於患部進行手術。由於達文西系統具有四支機械手臂與3D影像顯示,除了提高手術過程的靈活度外,也提供更加立體、清晰的視野,讓醫師能精準動刀。

隨著醫療水準的提升,患者不僅能提早了解己身健康狀況,醫師在執行手術過程時,也能精密操刀、聚焦視野範圍,讓醫護人員更為專注於進行手術。最後提醒大家,當醫師建議進行手術時,不妨預先做功課,多加了解不同類型手術內容,經與醫師深入溝通後,再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以下彙整外科手術類型之比較表,供大家參考:

外科手術比較表

傷口分類

外科手術進行時,需在身體上動刀製造切口,來進行身體內部的檢查、治療。而有傷口就有感染的機率。以下就帶各位一同來了解外科手術的傷口分類:

1.清潔傷口

感染危險性:約1-2%,其傷口可以縫合

傷口類型:非穿刺性,傷口為密閉式的且無發炎反應,切口未進入呼 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

感染情況: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手術種類: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疝氣修復、乳房切除術、剖腹探查

2.清潔污染傷口

感染危險性:約5~15%,其傷口可部分縫合

傷口類型:切口進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

感染情況:絕大多數是內生菌叢及病人體內的細菌造成感染

手術種類:子宮切除術、結腸切除術、因結石而進行的膽囊切除術

3.污染傷口

感染危險性:約15%

傷口類型:開放性或是因意外造成的傷口,有急性發炎情況,但未化膿的傷口

感染情況:腸胃道內容物有明顯溢出,或是手術過程中將體外的污染物帶入手術傷口

手術種類:開胸心臟按摩、因膽汁溢漏進行的膽囊切除術

4.骯髒或已感染的傷口

感染危險性:高於30%

傷口類型:在手術開始前,感染已經存在

感染情況:接近感染區或是組織直接暴露、有壞死組織的舊外傷傷口

手術種類:化膿性闌尾炎、腸梗阻壞死手術、肛門周圍膿瘡的灌洗與清創

貼心小提醒

手術結束後,無論是住院期間或出院後的休養,記得都要遵照醫生的叮嚀,對傷口做好術後照護,規律換藥頻率、補充營養、加強抵抗力,降低傷口感染的機率。此外,也可多補充膠原蛋白、酵素等特殊蛋白質及維生素,加快復原時間。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