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醫師:奇美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明鎮醫師、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鍾政錦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整型外科主任林育賢醫師、雅丰麗緻診所院長 張松源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耀隆醫師
傷口照護達人養成go!
一般有經歷過「手術」經驗的人,想必無論手術大小,都是生命中難以忘記的一段歷程。無論是面對術前各項準備的惶恐不安,抑或術後臥床不敢稍加亂動,以免牽引傷口撕心裂肺的疼痛,在現代醫療不斷創新下,均已有了更好的對應良方。接下來我們將以此特別企劃機會,與各位分享術後照護三階段之注意事項!一開始,我們依據傷口的癒合流程,條列出以下三個照護重點時期:
住院期→居家調養期→疤痕照護期
住院期:術後傷口生成開始算起,約1~2週時間,為傷口照護第一階段。
居家調養期:術後1~2週至1個月,為傷口照護第二階段。
疤痕照護期:術後3至6個月的時間,屬於傷口照護的第三階段。
住院期 傷口照護STAGE 1
傷口照護首要-感染預防建立
當手術結束後,醫師會先在傷口上黏上透氣膠帶,再蓋上紗布,以吸收傷口滲出之液體。一般而言,術後24小時內如傷口有些微滲血均屬於正常情況,但患者與照護者仍需與醫護人員保持密切聯繫,追蹤傷口出血情形。
術後住院一週期間,醫護人員將協助定期換藥。以往觀念,會建議患者於住院期~術後10天內避免讓傷口碰水,以免引發感染,也因此許多患者常因沐浴上的限制而備感困擾。然而,除了紗布與美容膠帶可作為傳統敷料選擇,目前市面也有新式的「水膠敷料」作為傷口敷料的新選擇。
「水膠敷料」因採用高效吸收與保濕的水膠材質,不僅有助吸收傷口的組織液,同時高含水量的膠體也有助傷口保濕,更換時也能輕鬆移除,避免沾粘傷口、造成二次傷害。除此之外,其所具備的防水特質,讓患者於術後住院期間,體力允許的狀態下,也能進行沐浴清潔,提高術後生活品質。
一般感染
自住院期到甫出院進入居家調養期的階段,均為傷口感染的好發期。在此段期間,如患者察覺到傷口處有紅腫、疼痛、灼熱、分泌物增多之情形,即有可能是傷口感染,需盡快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嚴重感染
術後傷口照護的重要性萬萬不可輕忽,倘若照護不周,嚴重時還有可能引發以下兩種疾病:
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病原因為傷口創面遭外來細菌感染,導致皮下組織發炎、腫脹,甚至伴隨全身倦怠、關節痛、頭痛等全身症狀,甚至恐引發敗血症或休克。罹病高危險族群包含:表層皮膚有傷口者、衛生習慣不良者、有香港腳之患者、慢性疾病者、抵抗力低者、肥胖者等。若罹患此疾病,需採用抗生素加以治療。
壞死性筋膜炎:症狀表現類似蜂窩性組織炎,但致命率相對更高。當細菌侵入皮膚後,如深度只在皮膚淺層,初期只會造成輕微的紅、熱、腫、痛,但若缺乏積極治療,則可能進一步延伸感染筋膜層,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後果不僅是面臨截肢的可能,當細菌透過淋巴組織感染全身時,便會引發敗血症,導致休克死亡,一旦感染,需透過快速清創,才得以避免感染擴散。
手術敷料有助感染預防
無論是哪一種手術,術後傷口感染預防均是相當重要的醫療環節,而「手術敷料」則是住院期間傷口的第一道防護罩。建議民眾可善加比較目前市面各式產品,或徵詢醫護人員專業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款式來照護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