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少子化的時代,父母對於孩子是百般疼愛,卻也因此養出不少缺乏責任感、沒主見又依賴性強的「媽寶」,但「媽寶」這個頗富爭議的人物,不但常見於社會新聞版面,也時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究竟什麼是「媽寶」?又是什麼樣的環境條件產生「媽寶」?
衛福部豐原醫院精神科醫師曾國偉表示,媽寶通常具有以下幾點特性:(1)個性內向怯弱,沒有主見並且依賴性強。(2)害怕失去,無法自我負責。(3)非常聽媽媽的話,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醫學上會將此歸類為人格的缺陷,屬於內在不夠成熟的依賴性的人格。
媽寶與孝順的差別
許多人會疑問是否聽話的媽寶也具備孝順的特質,對此,曾國偉醫師表示,媽寶與孝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可從兩方面去做區分,(1)能力:媽寶一般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父母親的事情,也較會逃避責任。而孝順的人是有責任能力去處理問題。(2)出發點的不同:媽寶處理事情傾向以自己為主,孝順的人則是會以父母親為主要考量。
媽寶與孝順唯有一處相符,那就是「順」,順著媽媽的意思做決定,但並非順著媽媽就等於孝順,媽寶出自於害怕所依賴的資源被收回,而選擇依順媽媽的意思,並非單純因為孝順而順從。
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可能會養出媽寶?
曾國偉醫師表示,成長過程中若是媽媽比較強勢,孩子會傾向於倚靠媽媽,認為跟著媽媽有糖吃,或是生於暴力家庭的孩子,目睹媽媽受暴而產生同情之心,母子關係會變得更加緊密,而對媽媽百依百順,或是家中孩子以女生居多又是最小的獨子,以上的成長環境都有可能會養出媽寶。
媽寶有改變的可能性嗎?
媽寶是一種人格特質,而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行為模式是固定的,很難去做改變,除非重塑家庭與教育環境,或是進行人格重塑,並採取深入性治療,補滿人格中間脆弱的部份。父母應從生活常理中教育孩子負責任,適時放手不干涉,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