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癢抓抓、抓抓癢癢、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甚至癢到睡不著,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寫照。據統計,國內有超過20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孩童及青少年占多數。為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共同制訂《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和衛教手冊,發表三線治療原則,幫助患者控制症狀。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異位性皮膚炎共識制定召集人朱家瑜表示,發癢、搔抓、濕疹是異位性皮膚炎典型症狀,皮膚一旦出現濕疹,便會引起更厲害的搔癢,並伴隨嚴重的皮膚發紅情形,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
朱家瑜指出,根據目前皮膚醫學界的共識,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三線治療原則,第一線治療原則是使用保濕劑,改善皮膚障壁功能,局部間歇性塗抹類固醇藥膏,以及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達到止癢的目的;第二線治療,採取局部塗抹Calcineurin抑制劑藥膏,及短暫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第三線治療則使用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治療,以及抗菌劑。
朱家瑜提醒患者,接受專業治療,能有效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產生的皮膚困擾,且治療原則會隨著醫學進展及新藥物發明而不斷修正,不要病急亂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