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粉領上班族陳小姐,每當經期來時總要忍受一連串不適,其中經血爆量讓她苦不堪言,不到一小時就要更換一片衛生棉。流失大量經血讓她嚴重貧血,體力虛弱且容易喘,甚至視力不清、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最後找上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檢查,發現陳小姐的子宮長滿大大小小科的肌瘤,數量超過200顆,密密麻麻如葡萄串一般密佈,原本建議她將子宮切除,但考量到還想要生孩子,只好以手術逐顆摘除,也短暫改善血過多困擾。
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台灣30歲以上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兩成,罹患子宮肌瘤恐導致懷孕後流產的機率大增。子宮肌瘤發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明確,推估可能和遺傳及長期不當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品,造成動情激素過度刺激有關,另外肥胖及晚婚也都是影響因子。
郭安妮醫師說,子宮肌瘤由於生長部位不同,可區分為子宮最內層的黏膜下肌瘤、子宮間質層的子宮壁內肌瘤和子宮最外層的子宮漿膜下肌瘤等三類,其中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type)因肌瘤長在靠近子宮內膜位置,最容易引發經血過多、經期過長、亂經、嚴重貧血、不孕、早產或流產等症狀。黏膜下肌瘤即使是小小顆的肌瘤也可能造成經血過多,體積較大的甚至有造成血崩的危險。黏膜下肌瘤約佔所有子宮肌瘤的5%-10%,不像其它肌瘤會因體積變大向身體外突出,所以不易察覺,而有些黏膜下肌瘤是從子宮內膜長出來,臨床上就經常看到患者在經期時大量出血,如案例的陳小姐就曾因經血量太大,衛生棉包不住,只好穿成人紙尿布防止經血滲漏,苦不堪言!
郭安妮醫師表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裝子宮內投藥系統及開刀切除肌瘤、切除子宮等方式,雖然子宮肌瘤大多是良性瘤,但復發率高,可以多和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目前採用腹腔鏡手術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具有傷口小、恢復快以及出血少的優點,但是開刀的時間有時會比較長一些。比較大的肌瘤或是腹腔有沾黏的狀況,也會增加腹腔鏡手術的困難度,開刀前要仔細評估。
郭安妮醫師提醒女性,若有出現經血過多、嚴重貧血、不孕或反覆性流產等症狀時,應盡快至婦產科門診就醫,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