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關懷陪伴 6要6不要

今年農曆年節全台普遍艷陽高照,闔家相聚出遊景象俯拾皆是,但歡樂之餘想必大家心中還是掛念在台南維冠大樓裡的這些同胞,想到瓦礫堆內待援的,看到瓦礫堆外等待的,每一幕都叫人揪心。
 
但現場救難英雄的辛苦,在最後一位大體救出時也能有結束的時候,後續相關法律、醫療、經濟、身體復健也可以循既有的SOP開始處理,唯有心理的康復,最為困難、最為個別化,也是SOP最派不上用場的一環。過程牽連的不只是當事人、當事人的家屬,連提供協助的專業人員本身都需要專業督導的協助才能持續助人工作以避免創傷,這個環節需要最漫長的時間,最多元的專業、最多樣的人力、與最包容的愛才能得以看見些許成效。楊聰財精神科醫師也提醒:「一個月內的身心障礙稱為「急性壓力症」,包括強烈焦慮、憂鬱、害怕、無助、憤怒和情緒失控,超過一個月沒改善就是創傷後壓力症,過程起伏持續到1年後,以第一個事發周年紀念日為重大關卡,有些人甚至有輕生念頭,所以身邊人能否長期陪伴,對倖存者的復原至關重要」。
 
依以上醫生專業所述,「身邊能否有人長期陪伴」是重要的,但陪伴也要以受助者能接受的陪伴的方式才是有效的致勝關鍵,你我若想要成為這名重要陪伴人力,學習如何有效「關懷陪伴」就會是重要的功課。
 
以下整理六要與六不要與大家分享,如果能提醒自己做到這幾點,關懷陪伴的心意就能讓對方感受到,效果也能較為顯著。
 
所謂的六要包含:
一、要能同理對方的感受
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和對方同樣的遭遇,要讓對方認同我們能同理其感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不可能要把所有的事都經歷過才能助人。所以適時的表達自己雖無法完全理解,但卻願意敞開心胸傾聽與真心想要感受對方的自我狀態,會是一種很真誠表現,也可以是建立彼此信任感的開始。
 
二、要能接納對方的狀態
被接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更何況是有傷口的人,如果我們無法接納對方現在的狀態,心裡有負面的看法或評價,就算嘴上不說,表情也都會洩露,陪伴關係也難以建立。
 
三、要能接納情緒的存在
「你難過也沒有用啊,家人也不會死而復生…」說這樣的話,只會把受助者推得更遠。人有七情六慾,有情緒是很正常的,災變後能發洩更是慶幸,只要不自傷傷人,不要有不當的行為發生,有情緒是好的,被接納的感覺可以使人更有安全感。
 
四、能在對方想說時傾聽
給予受助者想說時說,不想說時就不要說的權利,就是一種尊重和照顧。
 
五、要有帶動對方的活力
關懷陪伴時雖以受助者意願為主,但協助者要保持健康活力的樣貌去感染受助者,千萬別輕忽這樣的感染力喔,潛移默化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六、助人者也要適時求助
協助者也會有沒電的一天,適時休息充電、適時轉換環境與心情都是為了能把延續陪伴的能量與陪伴的長度。
 
所謂的六不要包含:
一、不要用自己的經驗推測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就算自己經歷過類似的遭遇,也不會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心情和障礙。而且,一直想著自己的經驗,就沒有餘力和空間去了解和同理別人的狀態與感受,也就無法建立信任關係,也就難以陪伴。
 
二、不要以自己的想像規劃
每個人都有他的難關和對自己人生的想法,所謂的好與不好,成功或失敗永遠都可以各自表述,不剝奪每個人對自己人生過法的權利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對受助者的提醒,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最終都是自己要負責的。
 
三、不要用自己的期待加諸
常有助人者會因為受助者改善的速度不如自己的期待而灰心失望,致使心中產生怨懟或是不滿,其實如能仔細回想自己當初助人的初衷,往往就能釋懷,避免助人的心意變成雙方的壓力也是一件重要的功課。
 
四、不要接受暴力行為對待
人可以不用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但絕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受助者已經出現暴力對待行為,助人者一定要制止或是求助專業幫忙,不能任由錯誤行為延續,也讓受助者更無法用健康的方式延續人生。
 
五、不要賠上自己的人生
陪伴的工作不輕鬆,不能期待自己能扛下所有負累,更不能賠上自己的人生以茲換取受助者美好的人生,(我們都知道不可能交換,只會一起沉淪)。
 
六、不要把悲傷變成自己的
不論受助者跟我們有沒有親友關係,助人之餘,要提醒不要把悲傷變成自己的,要更有力量才能幫助人,如果發現自己狀況有異,一定要適時休息和求助。
 
大家共勉之~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