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晚期肺癌從確診至病逝,可能只有幾個月;隨著治療藥物的精進,讓癌友重燃希望!一名60多歲的吳姓婦人,去年6月突然咳嗽不止,且會頭暈頭痛,以為只是感冒,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但症狀持續惡化,進一步到大醫院就醫,確診為晚期肺腺癌,且已腦轉移。透過基因檢測,發現她是罹患EGFR 基因突變的肺腺癌;而在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多,肺部腦部腫瘤明顯變小,目前已可和家人一起出遊。
基因突變肺癌腦轉移患者新福音
這位婦人有呼吸急速易喘症狀,且單側手腳無力類似中風,家人立即將其送至急診,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她罹患晚期肺腺癌且已腦轉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主任柯政昌醫師指出,以往這類患者只能接受化療、電療,現在透過基因檢測,若是EGFR 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可使用口服標靶藥物,甚至是雙標靶藥物;雙標靶藥物與單用口服標靶藥物相較,可以延緩6至8個月無疾病惡化期,還能降低腦轉移風險,如果已經腦轉移,則能控制腦部腫瘤生長。
雙標靶藥物包括口服標靶藥物、針劑型的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柯政昌醫師解釋,後者可直接攻擊腫瘤血管接受器,血管無法持續供應養分給腫瘤,就能餓死腫瘤。臨床發現,如果只使用口服標靶藥物,因為抗藥性緣故,大概10個月後腫瘤就不受控制,無疾病惡化期平均約9.7個月,但合併針劑型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則無疾病惡化期平均可達16個月。
雙標靶治療讓無惡化存活期有機會長達一年半
如果屬於EGFR基因突變中exon 19缺失的晚期肺癌患者,雙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更好,柯政昌醫師進一步指出,相較於單標靶藥物,雙標靶治療可再延緩8個月不惡化,使病人的無疾病惡化期達到18個月。此外,雙標靶藥物還能有效減緩腦轉移風險,研究顯示,使用雙標靶治療,超過9成病人成功控制腦內腫瘤生長,只有不到2成病人發生腦轉移。
這位吳姓婦人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多,肺部腦部腫瘤明顯變小,持續回診,病情穩定,走路不再氣喘噓噓,已可以跟家人一起出遊。除了治療效果明顯之外,與單標靶藥物相較,使用雙標靶治療,癌友在生活品質上並無太大差異,常較發生的高血壓副作用,可以被妥善控制。不過,目前健保僅給付口服標靶藥物,針劑標靶藥物則需自費。
醫師籲: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肺部檢查
柯政昌醫師表示,多年來,肺癌穩居國人10大癌症之首,每年奪走1萬3000多人性命,主要原因在於超過一半癌友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轉移至腦部、骨頭、肝臟等器官。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提早發現,提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