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8歲以上有400萬高血壓患者,但高血壓已非老年人專利,18-29歲恐有2-3成是高血壓前期,演變高血壓機率高。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指出,台灣高血壓人數居高不下,兒童和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肥胖恐是原因之一,他呼籲全民控制BMI至各年齡標準,減重10公斤相當有一顆降血壓藥的效果,而18歲以上每年都要量一次血壓,40歲以上更要天天量。
高血壓易併發心血管疾病 年輕前期者多
王宗道表示,高血壓病人5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和1.7倍。而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以男性較多,且40歲後盛行率飆高超過4倍。然而年輕族群卻潛藏許多高血壓前期患者(血壓值落在120/80至140/90毫米汞柱之間),比例可能有20-30%,若不趁早控制血壓,壯年後變成高血壓風險很高。
根據2018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18歲以上民眾對血壓值認知錯誤率達35%,其中又以18-29歲年齡群的錯誤率(40.2%)與不知道(17.7%)所占的比率最高,且在一年內未量血壓竟有有34.2%,顯示年輕人對於高血壓認知需加強。
肥胖是高血壓危險因子 台灣兒童一半過重
針對年輕型高血壓成因,王宗道理事長提到,包含飲食口味過重、抽菸、長期壓力大和肥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肥胖者罹患高血壓、癌症的風險是健康體重者的2倍,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危險性也高達3倍以上。
但是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台灣兒童和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國小和國中孩童過胖及肥胖比率分別為27.6%和29.5%,而且未來分別有6-7成和7-8成變為肥胖成人,罹患高血壓機率大增。
減重救血壓 每天都要量
王宗道建議,不管老人還是兒童,應控制BMI至各年齡標準,只要有減重都有效果,每減1公斤可降血壓1毫米汞柱,若減重10公斤相當有一顆降血壓藥的效果,應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由於高血壓沒有症狀,王宗道呼籲,民眾可遵守「722」的量血壓原則,建議每周可以量7天,每天早上起床與晚間睡前共量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若觀察三個月後血壓仍無法控制,再與醫師討論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