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翁難行走 竟是常壓性水腦症作祟

一名60歲男子患有輕度失智症,沒想到3個月後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常在家中跌倒而出入急診室,最後需靠輪椅才能行動,家屬見狀趕緊轉往神經外科就診,經檢查後發現腦室已有擴大的現象,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
 
收治患者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邱琮朗說明,因國人平均壽命增長,罹患老年退化疾病人口數也逐漸增加,除了常見的老年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外,還有最容易忽視的「常壓性水腦症」。
 
常壓性水腦症三大症狀:失智、失禁、步態不穩
腦室內正常腦脊髓液為150cc,若腦室內的腦脊髓液增加即為水腦症。一般水腦症分為「常壓性水腦症」及「阻塞性水腦症」,前者因老年功能退化,導致腦脊髓液吸收過慢而囤積於腦室,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後者則因腫瘤或顱內出血,使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受阻,以致腦脊髓液無法排出。
 
然而,常壓性水腦症典型三大症狀為失智、失禁、步態不穩,民眾常與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混淆,現已能透過核磁共振及腰椎引流測試釐清病因,上述患者就是透過腰椎引流測試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經治療後生活品質改善,也回復社交活動,重拾健康人生。建議有類似症狀的民眾應盡早至醫院診斷與治療。
 
腰椎腹腔引流術 可避免開腦風險
如何治療常壓性水腦症?邱琮朗主任解釋,需將腦室多餘的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目前多以手術為主要方式,傳統「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需從腦部開刀放置引流管至腹腔,不過長者多伴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擔心腦部出血及感染而拒絕治療;現今已有「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從腰椎脊膜腔置入引流管,可避免腦部開刀風險,增加患者治療意願,不過若有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或腫瘤等症狀則不適合,以免影響引流效果。
 
盡早治療可改善病情及生活品質
邱琮朗主任補充,水腦症雖無法預防,但可藉由生活習慣避免腦部退化,如少菸酒、適度運動、控制三高,此外也呼籲,若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失禁或步態不穩的現象,應盡速就醫以改善病情,並能減輕家屬照護負擔,及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