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台灣的癌症時鐘再度快轉,從2009年的6分2秒到2013年縮短為每5分18秒就有一人罹癌,約有99,143人確診罹癌,癌症的高發生率和高死亡率要如何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雖然很重要,但有效率的癌症篩檢和精準的癌症管理方式才是翻轉目前困境的關鍵。
問題1:既有的篩檢方式不夠有效率
「篩檢讓我們可以在大腸癌仍能治療的時候,及早發現它。」美國CDC大腸癌防治計畫的醫師Djenaba Joseph(MD, MPH)說。「如果能早期發現大腸癌,超過95%的患者,5年後都還活著。」雖然台灣是唯一一個針對大腸癌提供大規模免費篩檢計畫(大腸鏡、糞便潛血檢查)的國家,然而篩檢率卻不到三成、大腸癌更是八年蟬連台灣癌症的第一名。。此外,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檢測雖然不貴,但對於早期大腸癌篩檢來說,它的敏感度和專一性都不夠高。
為解決目前的篩檢問題,一個特別為台灣人量身打造的、簡單、非侵入性的血液檢測,已經被很多醫院和健檢中心所採用。透過CMx平台,只要2ml的血液檢體,就能偵測到早期極少量的循環腫瘤細胞(CTC),甚至是癌前病變的階段。長庚醫院直腸肛門外科蔡文司醫師相信,以血液為基礎的CTC檢測,是早期發現大腸癌最好的方式,透過每年定期的檢測,可以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
問題2:傳統癌症治療可能無效又有害
化療和放射性治療,是兩種台灣最常用的癌症治療方式,用來摧毀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同時它也會損害其他快速生長的健康細胞,因而導致像噁心或完全掉髮的嚴重副作用。此外,癌細胞可能對化療逐漸發展出抗藥性,因此對化療的反應率也會遞減。儘管化療對某些癌症是有效的,研究人員還是致力於發展標靶藥物,它是針對特定的癌細胞加以攻擊,不會傷害健康的細胞。這樣的標靶治療大幅降低浪費在無效治療上的金錢,也顯著提升癌症病人的反應率。隨著非組織切片的癌症基因檢測在台灣越來越普及,癌症病患除了少數標準化的治療方式,有更大的機會可以接觸到FDA核准的適合個人化治療的標靶藥物。
問題3:組織切片對晚期癌症病人或有抗藥性病人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用來幫助診斷、預後和治療做判斷的實質腫瘤分析,是從腫瘤的組織切片來的。可是,一份組織切片樣本並無法提供疾病的基因全貌,因為腫瘤有異質性。就算能取得足夠的組織,它所提供的腫瘤資訊也只局限於採樣時、單一時間點的狀態。再者,當癌症發展出抗藥性,會需要透過重複的切片來瞭解導致抗藥性的、持續演進的基因變異。這些挑戰,讓很多癌症病患只有有限的治療選項。
廣泛的研究指出,腫瘤細胞會釋放出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或 ctDNA)到血液裡,這讓液態切片型態的檢測,只要透過血液,就能克服上述的問題,在任何時間點,提供癌症單一分子更全面的樣貌。這個快速、非侵入性的的方法可以幫助醫師:確認腫瘤的表現和期別、提供病人最適合的治療、觀察腫瘤是否在治療過程出現抗藥性。目前,液態切片在美國大型醫院和癌症中心都被採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部長王輝明醫師說:「液態切片真的能提供病人一種非侵入式的方法,來找到最適合他們的癌症治療,也幫助醫師能迅速做出對癌症病人有幫助的決定。」經過台灣的臨床認證、液態切片平台SMSEQ已經開始幫助醫師和他們的病人,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