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摘取自聯合報的一篇文章,敘述阿茲海默症病人的真實故事,結局頗令人唏噓與不捨。
失智症俗稱老人癡呆,通常可分為血管型失智症與退化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原因是腦細胞受損或壞死,因為是屬於漸進式的腦部退化,發病初期通常家屬不易察覺,當病人出現人事物、時間、空間錯亂時,親人卻認為是"老番顛",當病情發展到生活起居無法自理、表情反應呆滯,甚至逐漸喪失活動能力時,家屬卻無奈地接受這是老化的必經過程,最後不是請看護照料就是送安養院安置。幾乎沒有人知道失智症是可以治療的,甚至有機會恢復到幾乎正常的狀態,平白錯過寶貴的治療時機,非常可惜。
台灣少子化的趨勢加上老年人口的增加,失智的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每個人終將面臨年老的到來,亦即每個人都有機會罹患失智症,獨居的老年夫妻若其中一位發生失智症,將造成另一伴龐大的身心與經濟壓力,更可能毀了一個家庭,這是政府在推行長照政策時不可忽視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也會隨之退化,包括心臟、肝腎、腸胃功能的失調,大多數人都會積極尋求醫藥協助來恢復正常,但是當腦部功能出現異常時,卻很認命地認為是理所當然。親情是寶貴的,更是無價,但是當失智症者喪失與親人互動能力時,家屬內心的悲慟必然是無以復加的。在我針灸治療過的失智症病例中,病患幾乎均有明顯的正面反應,甚至恢復的程度令人驚訝,當病患逐漸復原時,不僅再度看到病患彩色的人生,更深深的體會到似乎也同時救了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