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非代間數位落差問題 同儕數位距離更讓熟齡者緊張
據美國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針對「戰後嬰兒潮世代與數位科技使用」的調查顯示,美國嬰兒潮世代在數位設備的持有率與使用情形上,已遠較上一世代老人高;且隨著嬰兒潮世代上網人口數的增加,因年齡因素造成的「代間數位落差」(intergenerational digital divide),預計將逐年降低減少。
銀髮數位學習快樂又自在 從生活需求出發 凝聚親友情誼
對年輕一輩來說,從小就接觸各種數位產品,對電腦的熟悉程度大概閉著眼睛都可以打字;但對中高齡長者來說,鍵盤、滑鼠之於他們,可就有如千斤重擔。尤其對生長在日治時期,接受日本教育的長者,對注音符號完全陌生,學習電腦對他們才是真的困難。但是只要有心學習,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日益普及下,即使不會打字輸入,也可以改用手寫輸入、語音輸入,這樣應該就沒有再拒絕學習電腦的理由了吧!
生命回顧數位化 長者經歷永流傳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推出,大大的降低高齡族群進入數位生活的門檻。透過社群、通訊軟體,不僅可與家人互動,當個跟得上時代的爺奶;更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族群,豐富晚年生活。
但除了用於社交互動,是否可以將3C產品功能再進一步發揮,讓長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隨著醫療的發達,現代人自退休到離開人世那一天的時間也隨之延長,除了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也一樣重要。近年來許多長者生命回顧課程,期望引領長者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為生命導入正能量,有個身心靈都健康的晚年。然目前生命回顧團體引導長者製作的生命回顧書,多數是採用手繪或是照片剪貼的方式;利用手工製作的方式沒有不妥,且藉由手作過程,亦有利於長者手部、腦力的刺激。但紙本畢竟受限於時間與空間,無法永久保存。如果能透過科技的協助,將生命回顧書數位化,就可以長久保存,傳承給後代子孫。
蕉農柯金吉的數位人生 駕馭鐵牛的雙手 怎可被小小鍵盤打敗
初夏的南臺灣,空氣中已經瀰漫著濕黏的熱氣,偶而吹起的一陣風,稍稍消了些許暑氣。坐在廊前的柯金吉正看著報紙,已經九十五歲高齡的他,除了聽力較差,視力可還是好得很,看報紙完全不需要借助老花眼鏡。「這幾年因為喜歡在電腦上看日文小說,視力比幾年前差很多。」柯金吉笑著說起自己這幾年來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透過網路閱讀喜歡的日文小說。
曾經堅毅的雙手,趕上臺灣經濟起飛,在旗山種了五十年的香蕉,起了大厝,也養大了四個孩子。這雙手也是雙溫柔的手,為了中風妻子的健康,毅然砍了香蕉樹,整地改種芝麻,堅持不灑農藥的無毒耕種,並積極推廣食用芝麻的好處。興許是多年與土地拚搏磨練出的韌性,也或許是骨子裡不服輸的個性,在田裡輕鬆駕馭鐵牛車的雙手,怎可輕易敗在小小的鍵盤上呢!
【文/賴麗秋】
【文/賴麗秋】
【攝影/劉威震】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6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