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滿1歲後,許多媽媽會開始注意寶寶可能有換奶的需求,才能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足夠營養。如果能正確換奶,不僅能夠提供寶寶成長所需,也可以大幅增加學習力喔!但是寶寶1歲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營養呢?為了給予寶寶更多元且完整的營養來源,該如何正確選擇配方奶粉呢?在更換成長奶粉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滿周歲,該換奶嗎?
文:敖庭綸 諮詢:周怡宏、李婉萍
參考資料:農業知識入口網、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會網站
ㄋㄟㄋㄟ對於小寶寶來說,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但滿1歲後,寶寶開始以各種固體食物作為主食來源,此時,寶寶最需要的營養是什麼?還需要讓寶寶繼續喝奶嗎?如果爸比媽咪想讓寶寶喝成長奶粉,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呢?
媽咪的母乳最好!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特別強調,在討論成長奶粉之前,各位爸比媽咪一定要知道「母乳才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母乳的醣分為乳糖,可促進寶寶的腸胃消化;飽和脂肪酸較少,有益健康;蛋白質分子小,易吸收,又可幫助頭腦發育;乳鐵蛋白(有助鐵的吸收),含有相當多的水分,助於新陳代謝。
另外,母乳的營養成分提供初生寶寶免疫及抵抗力,使得寶寶較不易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腹瀉、敗血症…等疾病,這些免疫成份可以保護寶寶健康至斷奶為止,此外母乳寶寶也比較不會有蛋白過敏的問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個月以前的寶寶完全哺餵母乳;6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仍應繼續哺育母乳持續至2歲以上。若是因為媽咪無法提供母乳,才考慮以另外的乳品代替!
1歲後需要的營養
幼兒的胃容量還是小小的,每一餐能吃的及消化的食物有限,採取少量多餐較合適。幼兒的飲食中最好每天都包含魚、肉、豆、蛋、奶這5個種類的食物,而最理想的方式是每天在3次正餐之間,加入2次點心時間,以補充孩子所需的熱量與營養。倘若只吃3餐,而且每次給予的份量都很多,會將孩子的胃撐大,造成日後更多的肥胖問題。
1〜3歲,一天吃多少?
雖然說1歲後的寶寶已經可以跟大人吃一樣的食物,但仍建議以清淡的飲食方式為主,煎炸的烹調對小孩是增加熱量的一種,建議一週1〜2次以內,千萬別把大人飲食上的壞習慣帶給孩子,以免危害寶貝的身體健康,此外,提供寶寶的食物最好細切多段並烹煮軟嫩,以方便寶寶咀嚼與吞嚥,並增加飲食意願。
飲食習慣建立關鍵期
此外,當寶寶4〜6個月開始吃副食品時,爸爸媽媽就應該讓寶寶漸漸養成好的飲食習慣;1歲之後,寶寶已經有了跟爸比媽咪一起用餐的習慣,除了前述的口味清淡、均衡飲食之外,吃飯時能坐在專用的餐椅上,吃完飯才離開位子,學會用自己的餐具吃飯,爸爸媽媽都可以適時給予指導,協助寶寶將良好的飲食習慣建立起來。
1〜3歲,每日應喝水1150〜〜1500cc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指出,1〜3歲的孩子,體重快速增加,活動力也跟著增加,每日需要1150〜1500cc的水分,除了讓孩子從水果、果汁中獲得水分外,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喝白開水,而且不能用果汁來代替白開水,原則上每公斤體重約喝100 cc的水分,有些孩子很喜歡喝果汁,但是,飯前一旦喝得過多就很容易產生飽足感,反而到了正餐時間孩子常吃不下任何食物。
李婉萍營養師進一步提醒,1歲〜3歲的孩子精力十足,玩遊戲很容易玩瘋了,容易忘記喝水,因此,不管孩子口不口渴,爸爸媽媽大約每隔45分鐘就該提醒孩子喝水,如果當孩子自己嚷著口很渴的時候,表示體內已經缺少15%的水份了。
寶寶會吃固體食物後,還需要喝奶嗎?
ㄋㄟㄋㄟ只能當點心,不是正餐
寶寶從4〜6個月大起開始接觸副食品,一方面滿足發育需求的熱量與營養素,另一方面也訓練孩子的吞嚥功能,隨著身高與體重的成長,1歲以後所需的熱量相對增加,以往被視為寶寶副食品的食物,已經開始變成寶寶的主食,理論上要能和大人一樣吃固體食物,ㄋㄟㄋㄟ已經在不再是主角囉!若是光喝奶,除了造成營養不良,還會影響日後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因此,雖然奶類食物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但這並不代表它可以取代固體食物作為正餐。
喝ㄋㄟㄋㄟ,看中鈣的價值!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發育與每一種營養素都有關聯,當然構成人體細胞最重要的蛋白質、與骨骼發育有正相關的鈣是很重要的,1歲開始喝成長奶粉,事實上,最重要的是看中其中鈣的價值,但是,這些鈣質也可以完全從均衡的飲食中攝取得到唷!例如,媽咪可以多為寶寶準備含鈣較高的南瓜、洋蔥、豆類、綠色蔬果、小魚乾、秋葵等食物。
有了營養就要搭配運動,也要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活動的目的一來增加孩子骨質的密度,二來讓孩子曬到太陽可獲得維生素D,維生素D能夠幫助鈣質的吸收,有益於骨頭的增長,讓孩子的骨骼能強健的發展。
寶寶換奶,易有銜接問題?
許多喝慣母奶的寶寶很難接受沖泡式的成長奶粉,容易發生銜接上的問題?有媽咪提到, 因為擔心寶寶1歲前喝全母乳,等寶寶滿1歲後,才開始讓他喝成長奶粉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因此,在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刻意把其中一餐換成「配方奶」讓寶寶飲用(在母奶充足的情況下),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配方奶跟成長奶粉基本上是同一個食物,有相同的質地,並沒有所謂需要提前先作適應的問題,基本上,如果媽咪母乳量足夠的情況下,李婉萍營養師強烈建議讓寶寶喝全母乳!
換句話說,如果1歲之後,媽咪覺得母乳量真的不夠了,或是想讓寶寶喝成長奶粉,再開始慢慢加就可以了,例如,1歲時,每天餵4次母奶,開始換成3次母奶+1次成長奶粉。
可給予1歲以上寶寶各類乳製品
此外,喝慣母奶的寶寶如果到了1歲之後,不喜歡喝成長奶粉也沒有關係,因為對1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主食是飯(澱粉類食物),奶類只是配角而已,這種概念就像是成人可能早餐會喝1杯牛奶配土司概念一樣,牛奶並非主要食物,周怡宏院長也再三提醒爸爸媽媽,可以給予1歲以上寶寶各種乳製品,絕非只有成長奶粉可選用。
滿1歲,再飲用鮮奶
和母乳相比,鮮奶中的鐵質含量少,1歲前,如果以鮮奶代替母乳哺餵,寶寶可能會因為缺鐵而引起貧血,如果太早給寶寶喝鮮奶,也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另一方面,鮮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3倍,蛋白質含量並非越高越好,尤其未滿1歲的寶寶,消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鮮奶對於腸胃會造成過大的負擔!
鮮奶中含有結構較大、比例較高的酪蛋白分子,寶寶的腸胃功能也無法完全分解,基於上述原因,李婉萍營養師表示,1歲後再讓孩子飲用鮮奶較適當,她也進一步提醒,由於2歲前孩子的身體還無法自行合成膽固醇,不建議喝低脂或脫脂的鮮奶,應該要讓孩子喝全脂鮮奶。
母乳VS牛乳
對ㄋㄟㄋㄟ過敏,怎麼辦?
若幼兒對牛奶過敏可用含鈣的豆漿、芝麻糊代替,不過,乳製品是孩子攝取鈣質的主要來源,幫助骨骼成長,一般而言,除非是極度過敏的孩子,才會建議避免攝取牛奶,否則2歲以後的孩子,仍建議每天1~2杯的240cc的奶製品。
水解奶粉,防過敏?
水解配方的奶粉將牛奶蛋白分子切得更小,蛋白中的致敏結構被破壞後,較不易引起過敏反應。是對ㄋㄟㄋㄟ過敏的寶寶提供一個較低過敏原的牛奶配方,但是,並不是喝了水解奶粉就一定能預防過敏唷!
當寶寶出現拉肚子狀況
寶寶的排便的次數忽然增多,糞便中的含水量增加,質地變得水水糊糊的,糞便的顏色也和往常不一樣,又帶有酸臭味,如果出現以上狀況,就表示寶寶有腹瀉問題,腹瀉又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引起急性腹瀉的原因多半是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另有飲食、先天性腸胃道異常、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等等,腹瀉時間約達2星期,假使寶寶腹瀉的狀況超過2星期,則算慢性腹瀉,誘發原因需要詳細探討,否則可能會造成寶寶生長遲緩,不可忽視!
當寶寶腹瀉時,可以先將奶水稀釋,並減少每次餵食的量,或是可以考慮選擇不含乳糖的配方來替代原先的奶粉,或是讓寶寶改吃一點稀飯或撕碎的白吐司,假使寶寶沒有食慾,不要勉強寶寶非得吃下平日的份量,待寶寶腹瀉緩解後,再慢慢增回原來的份量即可。
停奶後,寶寶體重往下掉?
成長奶粉1000cc約含有700〜800大卡熱量,而一小碗白飯才150大卡,才會導致突然停掉奶類食物的寶寶,媽咪很容易就會發現,寶寶的體重突然停滯不前了,在發育上稍有落後的現象。對於這樣的寶寶,建議媽咪一方面一定要增加寶寶攝取固體食物的量,另一方面也要盡量鼓勵寶寶喝奶,倘若無法接受成長奶粉也沒有關係,可以提供鮮奶、優酪乳、優格、起司,或是在煮濃湯時添加牛奶…等都是不錯的因應方式。
認識成長奶粉提供的營養
提供給1歲前的寶寶所喝的奶粉稱為嬰兒奶粉,為1歲以上寶寶所設計的奶粉則稱為成長奶粉。成長奶粉主要的5種重要成分為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以及礦物質。
◆蛋白質
蛋白質為組織建造、修補以及調節生理機能的來源,也是細胞質的基本成分,可提供必需胺基酸,是寶寶肌肉生長與骨骼發育所需的重要成分,人體最重要的白血球與抗體,都必須依靠充足的蛋白質供應。
◆脂肪
脂肪可提供成長熱量需求以及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又可分為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醣類
也稱為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孩子熱量,促進腸胃道的消化功能。
◆維生素
維生素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須由外在食物來吸收。
◆礦物質
礦物質包含鈣、磷等,鈣、磷兩者同為骨骼發育的重要成分,過多的磷會影響骨頭的發展,因此對於可樂、汽水等含氣泡式高磷飲料應該避免飲用。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如果體内缺乏鈣和鋅,不僅可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良,還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
營養素添加越多越多好?
有了有最基本的六大營養素(全穀根莖類、蔬菜類、魚肉豆蛋等蛋白質、水果、油脂、奶類及奶製品),再來就是依照媽咪的喜好,選擇添加成分,要注意的是營養素的添加並不是越多越好,或是某單項營養素越高就表示越好,例如,蛋白質過量有可能會造成性早熟與肥胖問題;此外,有些營養素寶寶體內會自行生成,或是飲食中即可攝取得到,因此,均衡、健康的營養才是最重要的!
奶粉中的鈣、磷比例調配要合宜!
舉例來說,蛋白質足夠,有助於鈣質吸收,但是當蛋白質過量,磷也會跟著過高,反而會防礙鈣的吸收,換句話說,鈣、磷這兩種礦物質會互相排斥,添加時要注意有一定的比例(見前文)!如果兩者比例不合,象牙質、琺瑯質及顎骨的鈣化不全,有可能引起佝僂症、骨萎縮。
奶粉沖泡方式有學問
奶粉屬預熟食物
有媽咪提到,曾經聽過,奶粉沖泡時若用低於80℃的熱水會容易引起腹瀉,但是,用高於60℃的水又會破壞營養,那麼媽媽們究竟是要冒著讓寶寶腹瀉的情況,不破壞營養呢?還是要把以衛生為優先,破壞營養呢?李婉萍營養師表示,奶粉其實是一種預熟的食物,換句話說,沖泡奶粉只是將奶粉泡開、泡溶解,並不是要把泡「熟」,其實,若是用80℃的水去沖泡,溫度已經有點過燙了!
用杯子或用奶瓶喝奶?
1歲前因為孩子的手握能力還沒有那麼好,大約到1歲半才可以做到使用水杯這個動作。
沖泡最佳溫度:40〜60℃
以喝母乳的寶寶為例,媽媽的體溫不可能會超過80℃,所以寶寶喝到的母乳也不可能高達80℃,通常微溫的溫度是最合宜的溫度,利用40℃到60℃的水沖泡奶粉即可。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如果寶寶喝完奶後,有腹瀉的情況出現,可能是沖泡時調配比例上出問題,由於不同品牌的奶粉沖泡匙數與水量調配都不同,奶粉罐內都會標示,建議爸媽第一次沖泡奶粉前,務必詳閱說明,若讓寶寶喝到過濃或過稀的奶,容易引發腸胃不適、嬰兒抽筋(鈉離子過低)或其他健康問題,爸比媽咪不可不小心喔!
鮮乳、牛乳傻傻分不清?
有鮮乳標章的「鮮乳」,依國家標準(CNS)定義是以生乳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冷藏供飲用之乳汁,可添加寡糖、酪蛋白或其他生乳中之營養素;「牛乳」產品則是加入乳粉進行調製,雖然仍有生乳為部分的原料,但並不符合鮮乳的定義。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乳品品質及營養,包含生乳品質、加熱方式、營養素添加與否、加工條件等,現今市面上乳製品非常多元化,消費者可認明鮮乳標章做為購買國產鮮乳的依據,並可依照這些資訊及自己的需求選購適合的乳製品。
除了看保存期限外,也可閱讀背面的食品標示及營養標示,標示上會揭露成分、原料、殺菌方式、保存方法及產地,營養標示則會清楚地告知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鈣、維生素A及D的含量。(資料來源: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會網站/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消基會食品委員 陳明汝)
4要點‧聰明選購成長奶粉
市面上的成長奶粉品牌與種類是五花八門,爸比媽咪是否頭昏眼花了呢?請跟著4要點逐一檢視,挑選出優質又合適你家寶寶的成長奶粉吧!
◆point1、經衛生福利部核可
購買產品時,要注意是否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有關的衛生、安全及標示規範。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之強制規定,1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在上市前須先經過衛生福利部查驗登記,經確認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後才可販售,因此,合格的奶粉都應該要有「嬰兒配方食品標誌」,爸比媽咪選購時要看清楚!然而1歲以後的成長奶粉是沒有規定的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簡稱CNS),建議政府應對此也訂出一個標準,以保障消費者。但重點是,1歲以後小孩的飲食需求還是要回歸到均衡飲食。
◆point2、選購信譽大廠產品
選擇在國際上知名、有信譽的大廠牌產品,不論在營養比例的調整或是品質上較有保障。最好不要購買水貨或是因為贈品、宅配促銷等因素而選購,應該透過正常管道購買奶粉,勿貪圖便宜而選擇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誤了寶寶的健康。此外,有些大廠牌會提供0800免費服務電話,有疑問的爸比媽咪可以直接打電話諮詢,多看看、多比較。
◆point3、注意適用對象年齡、使用期限
通常各家廠牌的奶粉罐上會清楚標示出適用年齡,以成長奶粉來說,就是針對1歲以上寶寶所設計的奶粉,建議爸媽購買前仔細看清楚標示。購買時需特別注意產品是否在最佳使用期限之內,也不要因為碰上折扣而一次購入大量奶粉,影響奶粉的新鮮品質。
◆point4、產品包裝標示完整
確實檢查產品是否詳細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營養成分、沖泡方式、廠商名稱、地址、產地、乳源及消費者服務專線…等資訊。倘若罐身有損壞、凹凸或生鏽情形者不宜購買,若是打開後奶粉的顏色、味道或口感有異,也不宜讓寶寶實用。
----------------------------------
小提醒:
母乳是最適合寶寶成長的乳源,而如何讓成分更接近母乳,也是一般嬰兒配方奶粉努力的方向。銜接母乳的配方奶,該如何選擇是許多父母所憂心的議題。原則上,只要符合嬰兒配方奶粉的規範,無論來源是牛奶、羊奶,在一歲前都是爸媽可以考量的選擇。許多家長認為寶寶要到一歲以上才能接觸含有羊奶成分的配方,這部分已獲得歐盟正式認可,配方羊奶粉適合各階段寶寶食用。
資料來源:【育兒生活 11月號 NO.282-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7017575889626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