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上班身心症大爆發 醫師教四招紓壓技巧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歐美多國已實施居家上班超過一年,而台灣自五月發佈三級警戒後,多數企業也採取居家上班模式。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然有七成居家上班的人選擇在家裡床上辦公,長期恐引發身體不適,加上家裡空間有限,全家擠在一起上班、上學,造成摩擦增加,引發衝突,造成情緒失控或失眠的民眾激增。精神科醫師提醒,居家工作期間若出現情緒障礙,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居家上班問題多 工作及日常生活難切割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居家上班雖省去了通勤時間,並增加了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卻也帶來許多工作上的不便,如全家人的生活重疊,在工作同時會受到他人干擾,遇到線上開會甚至須要求小孩或同住者安靜。另外,因人是感官動物,上下班均在同一地點,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上班或下班,多重影響之下,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拉長了工作時間,導致壓力、焦慮感及睡眠障礙等問題產生。

疫情導致負面情緒 醫建議四招紓壓技巧緩解

除了上述問題,居家上班也引起部分民眾產生負面情緒,楊聰財醫師補充,許多公司老闆擔心公司敵不過疫情倒閉,員工則煩惱在家上班如何凸顯績效,加上疫情帶來的衝擊,讓負面情緒一下子迎面而來,容易造成身心問題發生。建議當情緒來臨時,可以採取四個緩解的紓壓方式,包含早中晚執行腹式呼吸20次、紀錄下每日感恩快樂的事、轉念且凡事往好處想,以及適時找同伴或親友傾訴,避免自己落入負面情緒。

重返工作崗位 掌握三大重點避免長假症候群上身

隨著台灣疫情趨緩,防疫警戒也降為二級,民眾紛紛回到公司上班,身心猶如罹患長假症候群,讓多數人大喊不習慣、難調適,面對疫情下的額外難題。楊聰財醫師表示,要避免出現回歸上班場所可能產生的症候群,第一就是做到「規律化」,也就是作息要規律,每晚11點到隔日清晨7點是黃金睡眠時間,當身體發出睡眠訊號時,若熬夜硬撐,會干擾人類下視丘生理中樞,造成惡性循環,進而導致生活不規律,建議白天躺床的時間勿超過一小時,否則容易影響晚上睡眠。第二就是要「勤運動」,多運動能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幫助提升記憶力、活動力及愉悅感。至於第三就是「結構化」,指的就是有條理的規劃一日生活,除了工作外,也能透過聽音樂、寫日記,或運用網路與親友保持聯繫,來達到放鬆平衡的效果,只要掌握以上三要點,便能使工作型態的調適更為容易。

楊聰財醫師提醒,因疫情影響,人類生活不得不發展出一套應變措施,雖然這樣的轉變為日常帶來部分問題,但只要掌握以上原則,找回生活的平衡,便有助於克服居家上班或重回公司的不適。

精神科醫師提醒,居家工作期間若出現情緒障礙,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