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痠痛「止痛劑」你用對了嗎? 食藥署點出注意事項

引發疼痛的原因不盡相同,建議購買前先諮詢醫藥專業人員,並詳閱外盒或仿單(藥品說明書),了解注意事項或警語等重要資訊

展開居家大掃除,過程中免不了刷洗、蹲跪及等反覆動作,許多人也因為不當的姿勢或過度使用而導致肩頸、腰背痠痛等情形;不少人的痠痛感只好用噴劑、乳膏或貼布等局部外用藥來舒緩疼痛。

先諮詢成份  注意用法用量

食藥署指出,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產品種類多,最常見的消炎止痛成份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如Ibuprofen、Diclofenac)及水楊酸類(如冬綠油)等,但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不盡相同,建議購買前先諮詢醫藥專業人員,並詳閱外盒或仿單(藥品說明書),了解注意事項或警語等重要資訊,例如:對NSAIDs、水楊酸過敏者或蠶豆症患者,請勿使用此類藥品,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或溶血問題。

外用止痛劑 避免大面積、大量或長時間使用

食藥署說明,雖然局部外用藥透過皮膚吸收的量有限,且相較於口服藥不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但若為了消除痠痛而大範圍噴灑、塗抹或在肩背、手腳等貼滿貼布,加上長時間使用,可能會使藥量吸收過多,反而產生副作用,不僅增加肝腎負擔,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一次使用一種藥品 避免混合使用

由於不同疼痛部位的治療方式有所差異,若此時併用其他口服止痛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率,例如:女性服用含Ibuprofen成分藥品緩解經痛,又塗抹含Diclofenac成分的外用藥消除痠痛,內服加外用容易導致NSAIDs類藥品使用過量,可能引發噁心、嘔吐及腸胃不適等反應。因此,若同時合併使用口服與外用止痛,應依專業人員的指示使用,有任何疑慮也應立刻提出。

外用藥方便治標  治本仍應問醫師

食藥署提醒,外用止痛劑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又可快速緩解痠痛,但僅是暫時減緩疼痛的發炎反應;若持續使用仍未緩解,甚至更加惡化,應尋求醫師診斷、釐清病因。

此外,可在打掃前做一些伸展肩頸肌肉、轉動手腕、活絡膝蓋等暖身操,結束後再加以伸展與放鬆,可幫助降低不適感,不讓痠痛再度來敲門。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