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2,3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974例本土個案及339例境外移入(26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中症新增29例,重症新增2例,以及2例死亡。
高齡族群中重症比例最高 羅一鈞籲接種疫苗
關於本日新增中重症案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重症為80多歲女性,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史,已接種過三劑疫苗,染疫後併發肺炎與呼吸窘迫,目前在加護病房使用氧氣面罩與瑞德西韋,目前狀況穩定、持續觀察。至於在中症案例中,一名10多歲學生,未達疫苗接種年齡,本身有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慢性病史,染疫後出現肺炎與血氧濃度低的情況,但未達入住加護病房的標準,並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中。
另,2例死亡個案中,其中一名為80多歲與5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或合併有腎臟病史,且皆長期臥床。80多歲男性本身接種過兩劑疫苗,染疫後併發肺炎與呼吸衰竭,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醫師與家屬討論後沒有插管也沒有使用呼吸器,並以瑞德西韋治療,後續不幸因病程惡化而過世。另一50多歲男性接種過三劑疫苗,由中症轉重症,病情惡化後轉成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治療時使用瑞德西韋與高流量氧氣鼻管,經家屬與醫師討論後,也是決定不插管、不使用呼吸器。
截至本週,整體疫情而言,輕症比例為99.7%,在最年長90多歲的年齡層,中重症佔全部個案比例是14.8%,是重症率最高的比例,接下來80多歲及70多歲年齡層也屬偏多,羅一鈞表示,這幾個年齡層是我們最關注的對象,也都符合需要特別注意監控,以及給予投藥,因此整個居家照護及分流收治,會特別著重於高齡長者,並再次呼籲,「請高齡長者務必把握時機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以快篩取代PCR? 陳時中:有法律問題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民眾擔心染疫要做PCR,幾乎都湧進急診,但急診業務非常繁忙,如果再加上大量湧入,會把急診塞爆,特別呼籲民眾不要往醫院集中。如果有任何情況,或有症狀、接觸史,再來醫院採檢,至於要不要前往醫院急診室,現在有一些設計「例如新北市,社區篩檢站原本平常只有開上班的時間,現在也開放小夜班,希望能紓解更多人。」
至於有人建議直接將快篩當作確診個案,對此,陳時中說明,「目前採檢量一天沒有超過10萬,總量大概可以到19萬。」目前國內容量足夠,但分配不均,要求地方多開放採檢站,希望基層診所合作設立採檢站。
另外,目前與快篩與PCR相符度,以台北市為例是88.7%,因此會產生一層不是確診的人而被當作確診,其他人也被匡列居隔,反而會耗費更大成本。而確診時,會產生限制自由的法律問題,如果把不是真的確診的人與家人隔離,在法律上有限制人身自由過當的問題。另外,陳時中補充,參考國外經驗借鏡,「有可能在疫情進展到末期時,就會把匡列居家隔離『放掉』,相對不會產生限制人身自由的問題。」
疾管署傳出確診?指揮中心證實!
指揮中心表示,疾病管制署主任秘書室昨(28)日一名同仁因有呼吸道症狀,經快篩為陽性,疾管署已在第一時間協助安排該位同仁就醫,目前居家照護中;並匡列6位密切接觸者(含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採檢結果均為陰性,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刻正進行居家隔離。指揮中心表示,為確保其餘人員健康安全,已安排同樓層但工作區域未重疊、非密切接觸者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行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將持續落實自我健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