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歲的林先生自幼罹患氣喘,但他誤以為平時沒有症狀就無需規律用藥,導致氣喘頻繁嚴重發作,多次緊急就醫。為了控制病情,反而需要更強效的藥物治療,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許多氣喘病患如同林先生,抱持著「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的錯誤觀念,認為無症狀即代表痊癒,更關鍵的迷思,是擔心吸入劑中的類固醇會產生副作用而自行停藥。
吸入劑安全有效 長期控制是關鍵
吳錦桐醫師強調,長期口服高劑量類固醇才可能導致全身性副作用,而吸入劑是透過口腔吸入,直接作用於氣管,以局部治療降低慢性發炎,每日吸入的類固醇劑量遠低於口服藥物。
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沒有症狀,氣管內仍可能存在過敏性發炎,需要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吸入劑進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發作風險。切勿因無症狀而擅自停藥,否則一旦發作,往往需要緊急就醫甚至住院插管,不僅增加風險,也嚴重打亂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長期未受控制的氣喘可能導致氣道因慢性發炎而變形,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使呼吸系統變得脆弱,難以應對一般的健康挑戰。
「有喘不知喘」易延誤 久咳不癒應警惕
吳錦桐醫師也提醒,部分病人存在「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的迷思。52 歲的黃小姐即為一例,她因喘咳和發燒住院,被診斷出流感併發肺炎及氣喘。經詢問病史才發現,黃小姐平日只要遇到天氣變化大或梅雨季節,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狀,但她並未將這些視為警訊。直到這次住院確診氣喘,才恍然大悟。在接受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後,黃小姐間斷性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狀幾乎消失,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這些症狀持續3個月 應盡快就醫診斷
國泰綜合醫院氣喘團隊多年來觀察到病人常見的氣喘迷思,因此持續進行衛教,強調吸入劑是氣喘最重要的治療藥物,即使沒有症狀也不應自行停藥。同時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咳嗽不癒,例如一年內反覆多次發生,甚至持續咳嗽長達二至三個月,應及時就醫診斷,排除氣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