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藥物健保擴大給付!「這些」族群都可使用 注意3大骨鬆警訊及早篩檢

健保署自今(2025)年3月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於母親節前夕共同呼籲骨鬆防治。

健保署自今(2025)年3月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於母親節前夕共同呼籲骨鬆防治。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慢性疾病盛行率也可能因此上升,除了三高之外,骨質疏鬆也是長者相當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與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顯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比高達80%。

骨鬆容易骨折造成失能影響生活,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因此健保署自今(2025)年3月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署參考學會建議以及國際治療指引,重新調整適應症,從過去已發生嚴重骨折(如:脊椎或大骨骨折)才能使用藥物,放寬到有骨質疏鬆並為骨折高風險族群或已有肢端骨折的小骨骨折病史的病人都能更早開始治療,以減少後面嚴重骨折的發生,預估會有13多萬人受益,健保預算挹注高達8.65億。

骨鬆治療需「開源節流」 提升骨密度、延緩骨質流失

過去骨鬆治療藥物種類不多,不過現在已有許多選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表示,目前骨鬆治療趨勢為「開源節流」,以促骨生成藥物讓身體「開源」長出新骨頭,提升骨密度,並用抗骨流失藥物「節流」延緩骨質流失。

骨鬆治療3月起擴大給付 不需等到嚴重骨折才可用

過去,骨鬆治療藥物僅有骨鬆性骨折患者才有健保給付,不過自今年3月起健保署已擴大給付,符合以下條件者都能健保給付使用,不僅為次級骨折預防所用,使用範圍也包含了初級骨折預防:

  1. 初級骨折預防:

在未發生骨折,但骨密度(BMD)T 值≦-2.5,合併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5mg/d)超過3個月者。

  1. 次級骨折預防:

擴大骨折給付範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和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

健保給付擴大不僅能讓患者更早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不需等到嚴重骨折才能使用,還涵蓋了糖尿病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等高風險族群。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暨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盧俊吉秘書長表示,像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近4成患者合併有骨鬆,而且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者高達4成會脊椎骨折,若使用劑量越高,風險也會越高,因此此次健保擴大給付有助於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的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降低骨折風險,提升照護品質。

注意3大骨質疏鬆警訊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過,雖然有了好的治療藥物以及健保給付擴大,但能不能及早發現骨鬆還是最重要的。多數患者往往在跌倒骨折時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提醒,提早停經、太瘦、肌肉量不足、菸、酒等都會增加骨鬆風險,若出現以下3大骨質疏鬆症警訊,應盡早就醫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密度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駝背:靠牆站立直視前方時,頭枕部(後腦杓)沒辦法貼牆,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
  • 變矮: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的身高矮超過4公分。
  • 疼痛:骨鬆性骨折所造成的疼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