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患者進食困難 醫病共享決策助抉擇最佳利益

失智症隨病情惡化,患者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狀況,影響健康並讓家屬陷入兩難。

失智症隨病情惡化,患者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狀況,影響健康並讓家屬陷入兩難。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已成重要議題。許多患者在病程中出現進食困難,導致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家屬面對此情況時,如何做出符合患者最佳利益的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齡心智科主任朱智邦表示,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提供了可行途徑。

失智症進食障礙 不只醫療問題

失智症隨病情惡化,患者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狀況,影響健康並讓家屬陷入兩難。傳統上,有醫療團隊會建議鼻胃管或胃造口餵食,但對晚期患者而言,研究顯示這些措施未必能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品質,反而可能增加不適與併發症風險。因此,治療不應僅考量生理需求,更應尊重生活品質與意願。

尊重患者意願 醫病共享決策助失智症照護 

朱智邦醫師表示,醫病共享決策是由醫療團隊、患者與家屬共同討論,根據醫學證據與患者價值觀,擬定最佳照護計畫的模式。

在失智症進食問題上,醫療團隊應提供各種治療方式的利弊資訊,如鼻胃管、胃造口、手工餵食(spoon feeding)、舒適性照護等,並尊重患者的預立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或家屬意見,確保決策符合患者利益。

預立醫療決定 避免臨時爭議

朱智邦醫師指出,SDM 在此情境下可幫助討論四大面向:

  1. 患者意願與生活品質:是否曾表達對末期治療的偏好或拒絕侵入性治療。
  2. 治療選項利弊:醫療團隊須解釋各方式優缺點,並依病況給予建議。
  3. 倫理與家庭價值觀:家庭成員對照護的期望,能否接受自然進食或延命措施。
  4. 醫療專業建議:根據臨床經驗與醫學證據,協助家屬理解可能結果並提供支持性建議。

為減少未來做出醫療抉擇時的困難與家屬間分歧,朱智邦醫師建議,及早進行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這可讓本人先規劃醫療照護方式,並在關鍵時刻讓家屬有依據地行事,減少爭議與心理壓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