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 歲半男童仍只會說少數單字,無法以簡單句子表達需求,原先家中長輩認為只是晚開口說話再持續觀察,父母仍感到不安帶至醫院求診。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楊長佑表示,透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PeDS(Pediatric Development Screening)工具為男童進行兒童發展篩檢評估,發現男童語言發展異常,進一步安排聽力檢查與聯合評估,確診為中度聽力損失,導致語言發展落後。男童迅速接受「聽力矯正與語言治療」,經過數月的早期療育,語言能力明顯進步,父母也慶幸能及早發現並處理,未錯過關鍵治療時機。
0至6歲「幼兒發展黃金期」 及時發展評估避免延誤
幼兒的早期發展對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台灣自 2024 年7 月起正式推動「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針對 6 個月大至 7 歲的幼兒提供 6 次的免費發展篩檢,協助家長及早發現孩子的發展狀況,確保每位兒童都能健康成長。這項服務由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醫師(兒科醫師、家醫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在固定的年齡階段為幼兒進行發展評估,若發現疑似問題則及早介入後續評估與治療。
楊長佑醫師強調,0~6歲是幼兒發展的「黃金關鍵期」,此時大腦神經連結最為活躍,若能及早發現發展問題並介入療育,許多發展遲緩的兒童能趕上同齡孩子的進度,甚至完全恢復正常發展。然而,許多發展問題在幼兒時期並不容易被察覺,例如輕微的語言遲緩或社交互動困難,家長可能誤以為「孩子只是發展步調較慢」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建立全面的發展篩檢服務並定期檢查,每位孩子都能獲得及時的發展評估,避免因延誤發現而影響日後學習與生活。
PeDS篩檢工具是什麼? 家長可把握6次免費發展篩檢
目前政府提供的 6 次免費發展篩檢服務,大致建議在以下年齡階段進行:6~10 個月、10 個月~1 歲 6 個月、1 歲 6 個月~2歲、2~3 歲、3~5 歲、5 歲~未滿 7 歲。家長可依照上述階段,配合兒童健康檢查的時間帶孩子前往合約醫療院所接受發展篩檢。
每一年齡階段都有專屬的題目評估,採用配分設計,指定這些最具關鍵性的能力項目,將測驗結果分為「通過」與「未通過」,並計算各個面向對應評分。根據醫師紀錄,任一面向評分未達滿分,或出現異常,則進入追蹤與評估;若正常,則持續健康追蹤。很重要的是,進行篩檢的醫師,必須是經過PeDS教育訓練,且通過考試,才能執行此業務,以確保篩檢的質量。
兒童發展篩檢「監測、篩檢、評估」 確診後銜接療育資源
楊長佑醫師補充說明,為了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得到完善的發展監測與評估,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採取了「監測-篩檢-評估」三階段的流程:
一、日常發展監測(Monitoring)
家長於日常生活觀察與記錄孩子的發展歷程,如翻身、爬行、說話等,搭配「兒童健康手冊」追蹤里程碑。
二、定期發展篩檢(Screening)
當孩子到了特定月齡或年齡階段時,由受過標準化工具訓練的專業醫師執行發展篩檢。我國目前即是利用PeDS兒童發展篩檢量表來進行這一步的評估。篩檢時,醫師根據PeDS篩檢工具對孩子進行評估。篩檢結果如果顯示孩子通過(未發現明顯發展問題),醫師會提供發展促進的衛教資訊,並建議家長持續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追蹤孩子的進步。若篩檢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異常的警訊,醫師則會進一步安排後續的轉介或追蹤計畫。
三、後續專業評估(Evaluation)
發展異常的個案,轉由聯合評估團隊進行完整檢查,包含兒童發展專科醫師、心理師、語言與職能治療師等,確認診斷後銜接療育資源。
楊長佑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掌握契機」是發展篩檢的核心。透過PeDS兒童發展篩檢工具的應用與政府資源,讓每位孩子都有被看見與幫助的機會。對家長而言,定期帶孩子參與篩檢,是對孩子成長最有力的保障。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