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歲李先生從事倉儲管理,平時重視健康,卻在例行追蹤時意外被診斷肝癌。腫瘤反覆復發、體積偏大,他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尋求治療,經評估後醫療團隊認為唯有肝臟移植才能根治。兒子阿烊願意捐肝救父,但父親為 O 型、兒子為 A 型,屬血型不相容,加上血管重建複雜,使手術難度極高。高醫移植中心在張文燦主任帶領下,啟動跨科整合照護,憑藉豐富的肝癌降階治療與血型不相容移植經驗,順利完成手術。父子術後恢復良好,李先生重獲新生。

父子情深支撐決定 「以生命為筆」的勇氣
李先生與兒子的情感深厚。阿烊自國中起熱愛繪畫並投入動畫領域,李先生始終全力支持,鼓勵孩子追夢。如今臨近大學畢業,他不只用畫筆築夢,更以捐肝救父的行動寫下最動人的親情。
高醫陳芳銘副院長表示,活體捐贈象徵深刻情感連結,捐贈者願意承擔手術風險與疼痛,是源自家人間無條件的愛。
李先生分享,這段跨越血型與器官體積限制的移植歷程,從恐懼到堅定、從掙扎到康復,充滿感激。家屬表示,是醫療團隊的專業照護讓一家人走過難關,也讓生命延續的價值更深刻。同時,這起案例也展現了高醫在跨血型活體肝臟移植的臨床成果。
活體肝移植提升成效 精準術前評估助攻成功率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數據,截至9月底台灣約有965人等待肝臟移植,因可使用的捐贈肝臟有限,活體肝移植尤為關鍵。活體移植需在五等親內或配偶之間進行,且正常情況下需血型相容,否則排斥風險大增。
張文燦主任表示,面對高風險、複雜度高的跨血型移植,高醫透過先進術前評估系統及個別化策略,大幅提升成功率;術後則由多專科團隊密切追蹤,協助病患恢復正常生活。未來將持續精進流程、擴大移植量能,並推動社會對器官捐贈的正向理解,期盼更多患者重啟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