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醫生療癒人心 溫暖相陪樂融融

熟年朋友常以養寵物作為精神陪伴,但你可能不知道家中愛犬透過適當訓練可以成為助人的「狗醫生」。臺灣有一群熱心的志工正推廣狗兒助人的服務,透過有系統地篩選、訓練,讓原本只是寵物的毛小孩,變成人見人愛的狗醫生!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統計,國人飼養寵物的比例狗與貓各占一半,其中狗兒的忠誠、活潑、熱情的特質,常常為飼主帶來不少歡樂,只是許多飼主並不清楚家中愛犬若有系統地接受訓練,也有機會變成具有療癒能力的狗醫生!
 
讓狗兒上學的觀念極需推廣
(文章一內文圖片-1)
愛狗浪潮在全球方興未艾,然而歐美國家的飼主多半認可「寵物接受訓練」是必要觀念,亞洲較有此意識的地區則是日本、香港等地。在臺灣卻因民情不同,多半民眾的觀念仍未將「教育寵物」視為公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並未積極帶牠們「上學去」,導致許多狗兒在行為、性情等各方面,不如上過課程的狗兒來得穩定;即便有管教,也還以傳統打罵為主。

自小成長於美國的陳秀宜,看出國內對於「狗教育」的匱乏以及動物治療的契機,在二○○一年創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以下簡稱狗醫生協會),為了順應國內民情,協會將訓練課程結合狗醫生認證,成為連貫的體系,「因為臺灣部分飼主依然認為狗就是家畜,讓狗兒受訓的比例在國內還是偏低,所以這個配套設計,特別針對具有教育意識的飼主推廣『狗醫生』的觀念,因此帶狗兒來上訓練課程的飼主,大部分對認證會有較高認同。」狗醫生協會企劃吳駿飛如此解釋。「像美國對狗兒的訓練很普及,在大賣場的角落常常可找到訓練狗兒的課程,而且狗醫生的認證在美國是獨立於訓練之外的機構;臺灣則需要讓飼主感受到狗兒經過訓練後,生活起居變規律,或是行為提高穩定度,才能進一步讓牠們接受狗醫生的考試。」
 
狗醫生的治療好處多
狗醫生服務的對象有身心障礙、臥床、失智長輩、中風病患等等,年齡層廣布大人小孩,其中對於長輩來說,在心理上更有撫慰之效,有時狗醫生就像孩子一樣,會向長輩撒嬌,在長輩提不起勁面對冰冷的復健儀器時,有了狗醫生的陪伴使得肢體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例如抬手的動作可以改用丟球讓狗醫生撿回的方式進行,除了訓練肌力之外,還可與牠們培養互動的默契。

狗醫生協會企劃吳駿飛表示:「許多長輩會因為狗醫生每週一次的出診,生活更有期待,而且除了和狗醫生互動,長輩還可以跟年輕志工、飼主互動,無形中增進社會連結,維持生、心理的健康。」狗醫生的陪伴具有正向的力量,偶爾撒嬌玩鬧,無形中撫慰了長者的寂寞心靈。
 
治療連結長輩內在生命
吳駿飛也是狗醫生的志工,他養的哈士奇「貝狗」也時常前進各大養護中心,曾服務一位退休的飛官長輩,他每次都西裝畢挺地進行狗醫生的治療活動,院方表示這位長輩十分寡言,但一遇上貝狗後,就會積極地替牠梳毛,即便貝狗容易掉毛沾黏在他深色的褲管上,他依舊能夠享受梳毛的趣味,活動結束才耐心、專注地一根一根清除身上的狗毛。

還碰過一位失智長輩平日在養護機構相當沉默,但是貝狗來到面前,他便馬上嫻熟地掀狗嘴、翻耳朵查看,如此特殊的動作在其他個案很少見,志工了解之後才知道他以前曾擔任獸醫。當狗醫生參與了長輩平日單調生活,因而與過往生命有所聯結。在眾多治療對象當中,或許有人會好奇臥床病人要如何接受狗醫生的治療,吳駿飛表示:「小型的狗醫生可以提供撫摸的互動,或是中型狗醫生可趴在病人的腿上,讓他們感受生命的溫度,服務目的大多以心理上的陪伴為主。」

當然有開心也有難過,牠們有時也會勾起長輩養寵物的悲傷經驗,通常志工會扮演陪伴的角色,幫助長輩度過情緒低潮,給予適時的情感支持,也給了長輩適當的情緒出口,至於長輩有不能觸碰的生命傷口,志工會婉轉安撫,讓生命跳脫某些特定時空回到當下,這也是狗醫生的治療優點之一。
 
【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2013年5月號(NO.14)》】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