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美的需求量大增,醫美診所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也吸引許多其他科別的專科醫師轉戰醫美;看似風光的醫美之路,其實暗藏著許多外人無法得知的辛酸。尤其是近年來暴增大量的醫美糾紛,使得許多醫美診所在業務推廣上益發謹慎。
北市八千代診所日前發生一件醫美糾紛,患者吳小姐至診所施打肉毒桿菌,術後發現眼睛變成大小眼,因而向診所求償,所方在瞭解狀況後,除將醫療疏失這部分交由專業單位判定外,也同意提供吳小姐後續復原的所有療程與金額,展現道德上負責的態度與誠意。
但吳小姐認為自身所受的心理創傷遠高於診所提出的金額,進而向診所索取數百萬的賠償金,開價金額之高,讓診所合理懷疑吳小姐的動機。對此,診所的委任律師表示,因案件已進入司法階段,避免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故不便回應相關問題。
針對此情事,同業醫師私下透露,目前醫美業界已不如外界所想風光,不僅大量非美容醫學相關科系的醫師紛紛投入,造成市場供過於求,業者相互削價競爭,也造成醫師看診收入減少,連帶醫療品質也受影響。且時有聽聞少數患者以診所為肥羊,自我判定療效,藉此索取賠償。許多診所遇到此類病患,只能自認倒楣,賠錢求和。
醫美業者也表示,在薄利競爭的環境下,如果政府機制無法遏止不肖病患與黑心醫美的歪風,最後的結果是台灣的優秀醫師紛紛出走,受害的還是民眾。
目前台灣的消費者因為受到集團式醫美業者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法影響,在資訊不平衡下,消費者接收到資訊相對受限;儘管國內醫療法規明定,醫美業者不得以促銷、團購等方式來違法招攬療程,但許多集團式業者利用民眾貪小便宜的個性,與不當規避法令條文等手法,公然挑戰政府機關的公權力與威信,並持續違法招攬療程,已嚴重影響醫美業界生態與奉公守法的醫師群,造成「不肖商人驅趕良醫」的局面產生。
因此,部份學者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更有效的監管機制與落實法令規範外,業者也應積極找尋自身優勢,同時維護患者醫療品質,才能在強敵環伺的醫美業界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