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壓力好大 醫:吃好睡好遠離憂鬱

根據雜誌調查,台灣有4成7的民眾長期處在中高程度的壓力之下;而專業精神科醫師也認為國人壓力指數高達7.3分(滿分為10分),從精神科診所爆增也可窺知一二。這兩份調查都指向同樣的結論,民眾擔心失業、經濟不振、社會秩序與安全不佳,都是令社會大眾憂慮的事項。
 
根據遠見雜誌調查,發現30至49歲的「三明治世代」壓力最大,不僅要負擔自己的生活之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要扶養的情況,使得30到49歲的三明治世代肩上壓力沉重。
 
調查也指出,在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對「未來」感到憂慮。我們都嚮往光明的未來,但在台灣卻有越來越多中感到無力又無奈,有工作者擔心退休或失業問題,無工作者擔憂求職路難走。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分享,他曾飽受壓力症候群與憂鬱症的折磨,在生病期間,竟胖了10公斤。他說,當時因總有一股負面情緒在體內翻騰,當時認為,用「吃」不斷的塞進食物來壓抑下憤怒、不滿、難過,就如同許多患者在經歷創傷後總會說「我沒事」、「我很好」來抑制自己的急性壓力。
 
蘇禾說,原以為憂鬱的背後就是快樂,沒想到,走過憂鬱,才知道,自己已失去活力。因此建議仍受憂鬱、壓力困擾的民眾與親友,我們不只要活在當下,還要「安」在當下。越是能把越握每次身體的放鬆,心靜下來的身心品質才會提升。
 
然而,壓力帶來的不適,不只有倦怠、情緒低落、頭暈目眩外,還有腸胃、心悸等生理上問題。對此,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醫師說,憂鬱傾向或患者都會有「四好」:好疲倦、好難過、好煩悶、好想死,從這四好,還會衍生出,不好吃、不好睡。
 
許多人都說,「心情不好就去運動吧。」對此,許正典醫師說,當人類情緒低落時,是無外出意願,對於從事許多本來熱愛活動都突然間提不起勁,更不用說「去運動」。許正典醫師說,要改善憂鬱,就要吃好、睡好,平時就要培養4到5種以上的舒壓方法。身為親友者,平時可以「同理心」陪伴,適時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協助。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