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在沒有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十四世紀,一場傳染病奪走的生命可能高達7500萬人,在當時,小小的擦傷都可能引細菌感染,甚至導致重症,而現在有了抗生素可治療感染,避免其他的發炎症狀,因此,許多人一致認為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為期三天(10月6-8日)的「人與細菌爭戰-珍惜抗生素、迎擊抗藥菌」精采系列活動中提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救治了無數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但青黴素在廣泛使用下,也帶來不少問題,在短短幾十年間,已成為惡名昭彰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成為延長病人住院天數、增加死亡及醫療費用的重要原因。

此外,2002年也出現全球首例對最後一線用藥-萬古黴素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VRSA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無藥可用的狀況,已悄然發生。活動中也提到,這細菌只是超級細菌之一,可知抗藥性對於日後的醫療危機不可小覷。

細菌已演化成抗生素無法壓制地超級細菌,曾經用來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肺炎、肺結核、尿道感染等藥物,對許多人已經不管用了。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報告指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因為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患病,其中至少有2.3萬人因此喪生。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抗藥性細菌日益嚴重的威脅,連號稱最強效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而且情況還在惡化。英國經濟學者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數量將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在經濟上,將造成全球GDP每年3.5%的損失。

台灣疾管署於2013年開始積極推動抗生素管理計畫,北榮成立抗生素管理專案執行小組,由感染管制人員、醫師、藥師、微生物實驗室人員、資訊人員和護理人員等組成跨團隊共同規劃與推動,以達抗生素之有效管理及正確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量,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對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的病人採取感染管制措施以減少傳播,期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和相關醫療耗費,並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