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
媽咪其實是擔心孩子,而不是真的要批評爸爸,爸爸也可以這麼回應:「我知道妳很擔心,但我希望妳總要讓我有機會試試看,等我學會了、上手了,我就能分擔寶寶照顧的工作,這樣妳也會比較輕鬆。」這麼說也會安撫媽咪的情緒。
第6句:爸爸主動要求有性行為時,媽媽拒絕:「不要,這樣會吵到BABY。」「BABY的小床就在旁邊耶!」「我照顧BABY好累,身體又沒恢復,沒有心情。」
為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
覺得自己照顧寶寶真的很疲累、想休息,希望爸爸可以多體諒自己有睡眠的需求;也可能聽到爸爸的要求時會覺得爸爸很自私,自己的疲累沒有被爸爸看見,反而覺得自己在照顧兩個小孩(寶寶與先生)。
為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
爸爸也許不見得真正想要與媽咪有性行為,可能只是在表達自己被忽略、被冷落的心情,也可能覺得生了寶寶後反而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為變少了,爸爸的心聲:「老婆平日都把心思放在照顧孩子,也該關心一下我吧!」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
首先要先把爸爸的情緒承接起來,讓爸爸覺得自己被媽咪接納、被愛,媽咪可以帶點撒嬌的語氣這麼說:「老公我很愛你唷,不過我的身體還需要再多點時間恢復,尤其現在還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寶寶,我現在真的很需要睡眠的時間。我知道這段時間忙於照顧孩子,對你有些冷落,你覺得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你可以感覺我也很重視你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先鼓勵並且接納爸爸的情緒,接著要給予爸爸一個明確拒絕的理由,而不要只是一直表現不耐地說NO。最後還可以跟爸爸一起討論出如何讓爸爸覺得被重視的方法。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
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不見得只能透過性行為達成,牽手、接吻、擁抱、說一些關心的話,都能夠讓彼此感覺被對方接納呵護,李政達心理師鼓勵爸爸轉念來同理媽咪的心情: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經驗,有可能過去也曾發生過自己剛下班回到家,累到動都不想動的狀況,也許就能同理媽咪的疲累與心情。
第7句:「你就是這樣!每次才照顧不到2小時就在討救兵」、「不是吧?照顧不到2小時就在討救兵」
為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
媽咪內心是想著:「我平日照顧寶寶真的辛苦、無法放鬆休息,希望爸爸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辛苦。」此外,也有可能由於平日自己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平日也沒有機會把孩子交託出去,媽咪的身心也累積一些壓力想要放鬆休息,此時就會期望爸爸可以與自己輪流照顧,尤其在自己急需放鬆休息的時候,爸爸可以馬上上場補位,看顧好寶寶。
李政達諮商心理師以「職務代理人」來比喻,「就像平日我們在公司上班,有時會請假,當自己不在公司,通常都會由另一位同事擔任自己的職務代理人,這位代理人不見得是完全取代自己,或是要對自己平日負責的事務全盤了解,但是,就是一個短時間補位的概念。用在照顧寶寶上,當媽咪需要喘口氣休息一下時,也希望爸爸在這個時間補位上來。」李政達心理師說。
為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
爸爸會覺得被嫌棄,也會覺得自己在媽咪心中似乎是一個沒有擔當、不夠用心的男性或父親;此外,爸爸也會有無力感,可能因為平常沒有那麼多機會練習或是還沒有學會如何獨自一人照顧寶寶,除了照顧起來感到特別有壓力外,媽咪還對他有所誤解。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
有時候所謂的衝突反而是個機會,讓夫妻的關係更加緊密,例如,在這個狀況中,媽咪可以藉機引導爸爸多了解自己平日照顧寶寶的辛苦之處,有時候由於爸爸並沒有實際體驗的機會,是真的較難同理媽媽。在回應爸爸的時候則不妨先認同爸爸照顧寶寶2小時的辛苦,然後換句話說:「照顧寶寶真的不簡單吧,你很厲害了,可以照顧超過30分鐘了,其實這一陣子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我才更需要你的支持與幫忙。」經過這樣的溝通,媽咪的辛苦,才有機會被爸爸理解。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
爸爸不妨以幽默的方式回應媽咪:「我真的了解妳平日照顧寶寶的疲累與辛苦了,以後我一定會多分擔一點。」這句話同時也包含了給予媽咪的主動安撫與支持。
第8句:「你別亂出主意了,到底平常是誰在照顧小孩啊?」
為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
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認為,這句話有可能是媽咪覺得爸爸出的主意打亂了本來既定的計畫,於是媽咪認為爸爸亂出主意,反而越幫越忙的誤解;尤其如果平日媽咪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媽咪心中已經熟悉且認定了某些對孩子比較好的照顧方式、時間安排或照顧的先後順序…等,此時爸爸忽然提出某個主意,是會讓媽咪擔心打亂後,寶寶沒有得到好的照顧,因而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為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
爸爸會覺得自己無法扮演好父親、先生的角色,覺得自己幫不上忙而感到無力,以及自己的一番好意或細心設想全然被媽咪否定、被拒絕而感到難過。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
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媽咪可以直接講出自己的期待或是想法,盡量避免指用情緒性的字眼做出回應,因為帶有攻擊性的語言,通常會引發攻擊性的回應,爸爸會感到委屈與困惑:「為什麼想要我幫忙的是妳,不想要我插手幫忙的也是妳?」甚至會退出照顧的行為,如此一來,會讓媽咪更加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