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聽到會傷心的10句話!(Part4)

任何人際關係也都是相同的概念,假設有人每次提議所得到的回應都是被拒絕,只會減少對方下次願意主動溝通的意願,或是讓對方之後完全不敢開口表達想法。對於如何回應,李政達諮商心理師進一步提到「即興劇」中「Yes,And.」的精神,就是「接受對方的點子,再加上去自己的點子…」。試著使用這樣的精神溝通,才有可能會有較正向的結果。舉例來說,當下爸爸提出了某個主意,媽咪可以先對爸爸的主意做出稱讚,表示自己接住了爸爸的想法,接著再說出自己的擔心,切勿直接先否定或做出拒絕。「老公,你說要出門去走走的想法太棒了,一整天在家也很悶,我也很想出去走走,只是現在太陽這麼大,我們先在家準備出門的東西,晚點一點再出門,好不好?」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
爸爸可以多體諒媽咪這位平日主要照顧者在照顧寶寶上的辛苦與細心,也可以多鼓勵自己在可能跟寶寶有關係的一些計畫或想法上,學習多站在媽咪的角度思考,相信媽媽可能是因為來自於擔心新的變動會影響到寶寶而非針對爸爸;此外,爸爸在提出新主意時,可以說明得更仔細完整,讓媽咪更了解爸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安排,也讓媽咪知道爸爸也有事先設想到媽咪跟孩子,而非忽然冒出一個想法。「老婆,我知道妳整天照顧孩子很辛苦,所以才想帶妳出去透透氣,同時也讓孩子照照太陽,身體也會比較健康啊!」
 
9句:「唉〜你看誰誰誰她老公怎麼那麼會照顧啊?!」
為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
媽咪心中感受到的是一種失落,媽咪真正想表達的可能是:「希望我們家也可以像誰誰誰家如此融洽親近,這樣會很幸福!」「如果老公跟孩子間的關係可以更親密就更好了,我可能會比較輕鬆一些。」「老公如果可以像對方這樣照顧就好了!」

為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
這句話講的也許是事實,但爸爸聽起來會感覺到有點「酸」,沒有人喜歡總是被拿著與他人比較,當爸爸聽到媽咪說出這樣的話會讓爸爸感覺到自己被比較,甚至是被貶低,覺得自己是不被媽咪所信任,因而產生不舒服、不開心。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
有些媽咪可能會覺得:「我說的本來就是事實啊,誰誰誰家的老公真的很會照顧他們家的寶寶,跟寶寶也比我們家親密。」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說:「一句話,表達的方式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或許媽咪真的覺得自己只是在陳述事實,但是,真實的語言也許帶有殺傷力,而且可能對於想改變的期待不會發揮任何影響作用。

此時,建議媽咪不妨先冷靜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想對老公說:「唉〜你看誰誰誰她老公怎麼那麼會照顧阿?!」自己的本意到底是什麼?自己內心深處現在最希望得到的結果到底是什麼?如果真的只是很單純地非常希望老公跟孩子可以更加親密、老公能參與更多一起照顧寶寶的工作的話,一直使用帶有批評或指責的語言來表達,不但不會讓事情朝著理想方向發展,反而有可能將爸爸越推越遠,讓彼此的溝通出現更多的障礙唷!

換句話說,若媽咪希望溝通產生效果,事情朝著自己認為理想的方向改變的話,即便媽咪覺得自己是在陳述事實,也許該換個方式來表達!如前所述,先讚美與肯定爸爸做得好的地方,接著再說出想要提醒的部分,例如,「我發現你泡ㄋㄟㄋㄟ泡得又快又好,我相信在哄小孩睡覺這方面你只要多試試看,一定也可以越做越好。」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
不妨將媽咪的話解讀成她內心的期待,而非惡意比較或批評,了解媽咪只是希望一家人能更親近;或者因為剛剛有了寶寶,多了照顧孩子的壓力與情緒,還在調適與摸索中。因此,爸爸可試著轉念,把媽媽的話視為一個任務,進一步去思考:「對方是怎麼照顧的、是怎麼做到的?」試著模仿對方的照顧行為,也許就會讓媽咪覺得有被關心照顧到。
 
溝通TIPS:事實影響情緒期待
李政達心理師分享了一個溝通方法,就是在溝通時,可以依著著陳述事實→影響→情緒→期待的順序來表達。李政達心理師說,許多人在溝通時最後都沒有將自己的期待適時地表達出來,這麼一來,除了很容易讓對方永遠不知道該怎麼樣做之外,也很容易讓說出口的話聽起來就像是在批評對方。

舉例來說,媽咪如果不希望爸爸抽菸,通常會在發現爸爸又抽煙時都會直接脫口而出:「很臭耶,你怎麼可以這樣啊?」然後爸爸可能也回應反擊的語言,或不覺得自己應該改變;若試著採用「事實→影響→情緒→期待」的溝通方式,可以這麼說:「你剛剛在陽台抽菸,你身上有很濃的香菸味(事實)→我對菸味很敏感,現在覺得人不太舒服(影響)→這讓我覺得不開心(情緒)→我希望如果你之後真的想抽菸的話,抽完進到家裡可以換件衣服或漱口,這樣當你靠近我的時候,我也就不會被菸味影響了,好嗎?(期待)」
 
10句:「好啦好啦〜我沒空跟你講啦,我要先去忙BABY了!」
為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
李政達心理師指出,孩子出生之後,媽咪的母性本能會被激起,尤其每當孩子一哭,相較於爸爸,媽咪是會立即想要回應孩子的,換句話說,媽咪會自然而然地把優先考量全都放在孩子身上;除了母性本能以外,媽咪在照顧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越來越有成就感、價值感,這些正向的回饋也會使得她投入更多心思在照顧孩子身上;然而,也有某些情況是夫妻間的關係出現問題,讓媽咪想利用孩子做為擋箭牌來拒絕爸爸。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