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超過兩周 當心是膽道閉鎖

在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二,膽道閉鎖是臨床上兒童肝病致死原因,也是兒童換肝的主因;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美惠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雖較常見,但部分因嬰兒膽道閉鎖等嚴重的肝病引起的黃疸,則屬於病理性黃疸,不得輕忽嚴重性。
 
嬰兒膽道不通 恐加速肝硬化
一旦嬰兒膽道不通,膽汁這時就會鬱積肝臟,加速肝硬化現象,嚴重時恐危及生命,因此若能早期發現接受治療,自然能減少換肝機率;張美惠醫師表示,黃疸超過出生後2週大就會造成新生兒延長性黃疸,一旦超過14天,就應盡快就醫求診確診是否為肝病引起的黃疸。
 
遠離膽道閉鎖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臨床上,1名3個月大的女寶寶出生第4天時,被發現黃疸指數偏高,即使接受照光治療仍不降反升,因此進一步接受抽血檢查後,確診為膽道閉鎖引發的膽汁滯留性黃疸,所幸接受葛西手術治療後,已恢復良好;張美惠醫師表示,衛福部2004年已開始推廣全國性嬰兒大便辨識卡篩檢膽道閉鎖症,創世界先例,不過仍有不少膽道閉鎖嬰兒未能被早期發現,因此家長們更應細心觀察。
 
掌握嬰兒肝病三步驟 守護新生兒健康
把握嬰兒肝病三步驟,首先若發現出生後14天大仍持續有黃疸,就應進一步檢查是否為肝膽疾病所引起,第二就是透過大便辨識,注意寶寶大便顏色,最後就是透過抽血方式,確診是否和肝病相關,且總膽紅素並求其比值,把握三步驟,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讓新生兒都能健康長大。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