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醫院人工電子耳手術得以持續發展,除了體貼病人的流程安排之外,其2.5公分的小傷口,以及24小時快速開機的醫療專業訴求,更是吸引病人求診的亮點。
傷口2.5公分 24小時快速開機
力博宏醫師表示,只要傷口小於6公分以下即屬於微創手術,而振興人工電子耳手術可以讓傷口縮小到2.5公分,且因傷口小,腫脹程度獲得控制,讓植入的人工電子耳得以在24小時開機,兩技術的關係相當緊密。
10年前文獻的記載還是術後一個月開機,現今國際間亦討論5天開機的時間點,但振興醫院的人工電子耳手術卻早已在多年前即採取24小時開機。
力博宏醫師直言,有些醫師擔心24小時開機,會因電極不穩定而影響術後成果,但該院的研究已證實此為多慮了。依動物實驗結論,對於植入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聽覺細胞損傷,若在術後儘早啟動電刺激,可促進細胞修復。
雖然開機時間可依醫師個別判斷,但提早開機只要不對術後成果造成影響,即可讓病人提早感受到手術帶來的改變。如同買了一支新手機,帶回家後卻得等一個月後才可開機,不太符合病人的期待。
24小時開機的技術,讓振興醫院耳鼻喉部的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能夠吸引來自海外的病人求診,成為發展國際醫療的特色,其中大陸病人求診人數極多。
基因篩檢服務 提前揪出聽損病患
振興醫院人工電子耳團隊除了導入新生兒聽損個案管理模式,與電子耳個案管理模式,近年再加入基因篩檢服務。基因篩檢服務可為有聽損,或是懷疑有遺傳性聽損的家族提供更明確的診斷,甚至可在病人表現出聽力損失的症狀前即密切追蹤與介入治療,且提供優生學方面的建議。
目前接受基因篩檢者,發現有帶原聽損基因者約占四成。四成帶原聽損基因者,目前只有半數表現出聽力損失的症狀。
基因篩檢之外,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亦重視聽性大腦皮質的相關研究。2006年發表了「突發性聽覺損失病患進行單耳刺激誘發之大腦皮質腦磁波的健側優勢」、2013年發表「大腦半球不對稱性之神經磁場指數可預測突發性聽覺損失的長期治療結果」。近年並展開人工電子耳病患術前與術後的腦波研究比較。
手術精緻純熟 期盼硬體再突破
從基因篩檢到腦波研究,力博宏醫師更期待腦波研究再結合聽性大腦皮質的研究成果,協助改善人工電子耳的設計。他強調,人工電子耳發展至今,手術方面已相當精緻且純熟,後續著力的是硬體的突破。
最近,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亦完成「標準化術中神經監測器於人工電子耳手術中早期定位及辨識顏面神經的應用」研究。先天性感音性聽力障礙患者經常合併
有內耳構造異常。在施行人工電子耳手術時,解剖構造的異常將提高手術執行的困難度。
力博宏醫師指出,執行內耳構造異常患者的人工電子耳手術時,為了避免傷及顏面神經,必須使用顏面神經探測儀來確定位置。振興醫院以標準化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器於人工電子耳手術,並歸納出早期定位及辨識顏面神經的方法。
藉由術中神經監測器於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標準化,手術時能在顏面神經暴露出來前即標定出顏面神經可能的走向,降低可能對顏面神經所造成的傷害。
力博宏醫師指出,以往為了避免傷及顏面神經,只能藉肉眼與解剖位置來判斷,在肉眼辨識有困難的情況下,標準化的術中顏面神經監測方式,可提供一個顏面神經位置定位與預測的額外方法。
以振興醫院的經驗,在人工電子耳手術中採取標準化術中顏面神經監測,病患並未出現術後顏面神經麻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