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力博宏 ( 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 )
『1 加 1 等於無 限 大 』! 台灣聽語學會葉文英理事長如是說。
這是筆者所聽過,關於雙側人工電子耳植入,最 正面、最感人的答案了! 科技發展迄今,對於輕中度聽損, 傳統助聽器大抵可以發揮一定的功效。但對於不可逆的重度 / 極重度 聽損而言,電子耳植入就是必要的措施了。根據本院刊登在世界知名期刊 Pediatrics 的研究指出,4 ~ 6 歲是兒童音樂 / 語言學習關鍵期,所以,對於雙耳重度 / 極重度聽損的孩子來說,愈早植入愈好。根據研究,盡早植入,則聽覺腦波的發展,可以趨近於聽力正常的小朋友。新生兒聽力篩檢若發現有問題,最快 6 個月大時就可以植入。以本院來說,目前植入電子耳的聽損者,年紀最 小是 8 個月大,最大則是 86 歲。曾有一位植入電子耳聽損兒的媽媽說,學校老師問她:『電子耳是開腦嗎? 否則,為什麼您的小孩在手術之後,學業突飛猛進,好像突然間開竅了一樣』!『啟聰方能啟智』,善哉斯言。
診治聽損多年,最讓筆者動容的,莫過於聽損小孩植入電子耳之後 24 小時,初次開頻,聽見媽媽的聲音,臉上所綻放的光芒。『小孩哭了,媽媽笑了』的場景,也令人印象深刻。 聽損兒在電子耳術後,被前所未有的聲音刺激嚇得嚎啕大哭,媽媽卻因為知道小寶貝已經聽得到了而含淚微 笑。曾目睹聽損兒童,在植入電子耳之後,一遍又一遍地開著水龍頭,只 為了那未曾聽過的流水聲,其欣喜溢於言表,彷彿這個再平常不過的聆聽經驗,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聽覺享受。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聲聲入耳,是上帝給人類的珍貴恩賜,也是我們臨床工作者,夙夜匪懈,無所不用其極地,希望能夠幫助聽損朋友達到的最高境界。
別忘了:雙耳聆聽,也是天賦人權
雙耳聆聽的優勢,來自於聽覺生理學上的三個效應,分別是:『頭 影效應』、『抑噪效應』,以及『總和效應』。相較於單耳聽覺,在聲音處理上,雙耳聆聽的優勢,可以使得病人於各種聽覺情境下更為輕鬆。
但過去要植入電子耳,往往單側就要花費 100 萬左右,就算經由社福補助,仍需自費數十萬元,父母的負擔不輕。經過多年爭取,18 歲以下的極重度聽損兒童電子耳終於納入健保給付,並且於民國 106 年 7 月 1 日開跑。隨著健保給付,本院也爭取到全自費電子耳同步降價到 60~70 萬不等,希望能夠減輕家長的負擔。筆者身兼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監事及聽語委員會委員,曾代表學會參與電子耳專家會議討論,最近也完成了本院首例健保給付之對側電子耳植入個案。在本院將近 500 位電子耳使用者當中,雙耳植入者大約佔 3%,跟全台灣的粗估雙耳植入比例差不多。
為了孩子好,筆者相信,家長的考量,經濟負擔並不是最重要的。『1 加 1 到底能夠等於多少』?才是父母們最在乎的事情。筆者把臨床諮詢時最常見的一些問題,歸納成 5 個 W,希望能作為家長們進行決策時的參考。
第一,Who:
什麼樣的聽損狀況,應該進行第 二耳植入?前面說過,聽覺對於語言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對於 習語後重度 / 極重度聽損的成人個 案來說,由於沒有語言學習的考量, 假如沒有其它手術禁忌症,基本上都是適合雙耳植入的。對於小朋友 來說,當然單側電子耳功能就已經非常強大,似乎可以應付其語言的習得。但若希望在構音等細節,能夠如聽力正常的小朋友一樣精緻, 研究指出,當 1 kHz 以下 ( 也就是 低頻率 ) 的純音聽閾平均値大於 90 分貝時,即使父母親或小孩自己覺 得助聽器使用效果不錯,也建議以植入第二耳為佳。本院的經驗也是如此,所有雙耳植入的個案中,第二耳低頻率的純音聽閾平均値都是 大於 90 分貝的。
第二,How:
同時植入好,還是前後 ( 接續性 ) 植入好?同時植入雖然耗時稍長一些,但僅需一次插管麻醉,前後植入則恰好相反。如何取捨,端賴切入的角度而定。本院雙耳植入的個案中,同時植入者僅佔兩成多一些, 推測應該是跟前述的費用問題相關。
第三,When:
何時是第二耳植入的最佳時機? 筆者以為,爸爸媽媽如果已經決定要雙側植入,那麼當然不要等,以 同時植入為佳。若是已經植入第一耳,多數的研究顯示,兩耳植入的時間點相距越近,則成效越佳。當然也有例外。筆者最近的一位個案, 前後相距雖達 15 年,但由於在術前就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因此,第二耳的適應,幾乎可以用『秒懂』 來形容。由於神經系統遵守『用進 廢退』的原則,推測應與第一側電子耳及對側助聽器所傳入的聽覺刺激 透過聽覺神經交叉,同時刺激對側聽覺傳導路徑,使得對側聽覺神經系統不致因為沒有刺激而退化有關。 這也顯現第二耳植入前,持續配戴助聽器並堅持語訓的重要性。本院的電子耳使用者,係以小朋友為主, 兩耳植入的時間差平均為 3 年,符合國際文獻上的經驗法則。
第四,Why:
植入第二耳的好處是什麼?相較 於單側植入,第二耳植入有什麼優 勢?針對這個問題,本院特別做了一個大規模的統合分析研究,探討了 100 多篇相關文獻。研究結論,容作者舉前述相隔 15 年的個案接受第二耳植入的動機為例,來做為說明:
『助聽器的效益已經越來越不敷學業 及日常生活所使用,影響音源定位、 噪聲下聽覺,以及生活品質等面向甚鉅』。其實包括感覺統合、語言發展,以及構音等面向,第二耳植入都有它的優勢。筆者認為,第一耳植入,叫做『先求有』,第二耳植入, 則是『再求好』。先求有,是電子耳與助聽器互相 PK,就如同從 50 分 進步到 90 分,非常有感,再求好,則是電子耳與電子耳互相 PK,如同 從 90 分要進步到 100 分,相對無感。 但大家可以反面思考:上帝造人,賜給我們雙耳聆聽的優勢,雙耳聽力正常者,難道會因為覺得『90 分就好』,而希望只使用一耳來聆聽嗎? 附帶一提,當時使用的手術方式還是大傷口,且需剃髮,由於傷口大, 術後皮膚腫脹,因此必須等待 1 個月才能開機,而且傷口沿線的頭髮 也已經長不回來。第二耳植入時傷 口則僅約 2.5 公分,無需剃髮,術後 24 小時內即可進行初次開機,其 他的優點還包括:兩耳都植入,就 無所謂『到底要植入好耳或壞耳』的糾結;兩個電子耳同時故障的機率很低,因此,即使一耳送修,爸媽也無須擔心小朋友會出現『聽覺空窗期』。
第五,What:
第二耳植入,並不是沒有壞處或限制。首先是經濟考量,既然第二耳植入是從 90 分要進步到 100 分, 那麼單位成本所能『購得』的生活 品質等優勢,自然隨之遞減,這就是經濟學上的邊際效應,而且所需的花費,並非只有一次性的電子耳 採買,還包括後續長期性的耗材成本。其次,面對家長詢問手術風險, 外科醫師常說,『走在路上也會有風險啊』;雖然現在電子耳手術技巧已經相對成熟,但不管是同時或前後 ( 接續性 ) 植入,多一次的手術, 總是多一些擔心,是否會有任何潛在性未知風險。另外,殘存聽力的保留,也是許多父母心頭糾結之所在,不希望因為電子耳的植入,破壞了殘餘的內耳毛細胞,從而失去了將來使用聽覺醫學新技術的機會,例如: 毛細胞再生。當然也有些人會擔心,雙耳植入之後,會出現原因不明的平衡感問題,但文獻上的統計,發生這種狀況的機率並不高。目前本院的經驗,不論是單側或雙耳植入, 都是零併發症,並且百分之百保留殘 存聽力,達到世界一流機構的水平。 其它實務上的問題,例如:不管是否同屬一個廠牌,兩個電子耳之間的控制與協調,有待廠商研發出更人性化的介面,來讓雙側電子耳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而每次保養或檢測,雙耳植入都要比單側植入多花上一倍的時間,這到底要歸類在『理所當然』,還是『壞處或限制』, 那就是隨遇而安,端賴當時心情了。
電子耳健保給付自民國 106 年 7 月開辦以來,本院實際運作的經驗 相當順暢。父母親帶著小朋友來到 助聽器與電子耳特別門診,經過團 隊的電子耳專案護理師、聽力師、 語言治療師、心理師,以及社工師的評估,確認符合健保給付的規定, 在電子耳個案管理師的協助下,迅速 提出申請,通常很快就能通過健保的事前審查,並安排手術。受限於如前所述,包括經濟在內等各種因素, 迄今台灣聽損兒雙側植入的比例仍 然偏低。秉持著『慈善心.服務情』 的理念,本院辜嚴倬雲董事長歷年來 曾多次發揮傳承自蔣夫人的大愛精神,專款幫助聽損個案植入電子耳。 辜嚴董事長千金辜懷如小姐,也曾多次以天賦的好歌喉舉辦慈善音樂會,來自捐款所得的心聲聽障專款, 做為需要協助的聽損兒電子耳基金。 如今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對於決 定雙耳植入的家長們來說,假設若
能夠結合各醫院的基金與社服資源, 或許能夠開啟雙側植入的契機,這也是振興醫院電子耳團隊未來願與 家長們共同努力的目標。假如仍在 多方考量是否雙側植入,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 5 個 W,對於父母親的決策,能有些許幫助。
本院曾連續 4 年獲頒台北市新生兒聽力篩檢績優獎,並於民國 101 年起,以人工電子耳植入術,迄今 連續 6 年,獲得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專科組之 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殊榮。這些殊榮,最主要還是植基 於所有聽損朋友以及家長們的信賴。 筆者永遠忘不了這樣的場景:4 位銀髮族朋友,圍著方桌,在麥當勞用 餐。看似平常,仔細一瞧,每個人左右耳後都各戴了一個電子耳。這是某年,筆者應邀到澳洲參加國際性電子耳大會並發表演說時,親眼所見的實境。澳洲是世界三大電子耳製造商中,歷史最悠久者所屬的國家,聽損者電子耳手術所需的醫材及醫療費用,政府一力承擔。最近筆者又應邀到北京參加國際性電子耳大會,看到中國的兩個電子耳品牌,雖然尚未坐大,但包括浙江在 內的某些省份,開始將此自有品牌, 納入醫保。這是國力的象徵,背後更有一國政府對於聽損者無限關懷的人文脈絡。『安得電子耳 / 助聽 器千萬顆,大庇天下聽損朋友俱 顏』。我們的國力未必要反映在是否擁有國產的電子耳品牌,但政府何時能有這樣的氣魄,從嬰幼兒到長者,使聽損的朋友們都能回復雙耳聆聽的天賦人權?筆者借此一角,除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期許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能與大家繼續一同努力,藉由實證,影響國家聽損照護政策。我們的挑戰,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