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照護品質提升 大幅降低醫療成本

近年,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造成醫療資源耗用與社會負擔,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亦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為降低病人侵入性治療發生感染的風險,及提升病人安全與醫療照護品質,疾管署自2015年起推動「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以提升醫院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

疾管署推照護品質計畫  成功降低醫療資源耗用

疾管署表示,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提升計畫透過實務競賽、國際實務工作坊及醫學院教育研習營等方式,推行「降低呼吸器相關肺炎」及「降低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組合式照護,並由7家醫學中心擔任分區責任醫院,協助建置國內相關技術文件,提供全國醫院標竿學習參考,並建立院際合作模式,提升區域內參與醫院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目前,呼吸器相關肺炎感染密度降低幅度約33%;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則約降低16%,執行成效已達到減少醫療資源耗用及維護病人安全的目標。

此外,為提升國內手術安全,疾管署也開始執行為期2年的「推動組合式照護措施降低手術感染先驅研究計畫」,以多中心共同參與的方式,發展國內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措施推廣模式及相關工具與文件。

組合式照護措施  醫病安全有保障  

為獎勵積極參與計畫且表現績優的醫院,疾管署特別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舉辦「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提升聯合成果發表會暨頒獎典禮」,藉此增進醫療機構間相互合作及交流;疾管署同時也呼籲,醫療機構應持續推廣侵入性醫療裝置組合式照護措施,以降低呼吸器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及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進而降低醫療資源的耗用與社會成本的支出,並保障病人及工作人員安全。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