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自己走過的路、說過的話,是失智症病人常見的症狀。一名現年71歲的老奶奶,四、五年前街坊鄰居就曾提醒她的老伴,她有些反常行為,她的老伴當時不以為意,直到老奶奶有次忘記如何搭客運回家,才驚覺妻子狀況越來越嚴重,就醫後,老奶奶確診為罹患阿茲海默症。
照顧壓力隨著病情加重
失智症個案中,照顧病人的主要成員通常為最親密的伴侶或子女,其所需負擔的責任和壓力也隨著病程的變化日益加重。心疼另一半的陳爺爺說,年輕時一直沒能給太太過好日子,再粗重的水泥工作,老婆都做,直到孩子大了,終於可以陪孫子好好享福,怎知老天爺開了他們一個玩笑。在老奶奶確診後,為了不想讓孩子們擔心,陳爺爺瞞著家人把水泥場的工作辭掉,全心全意投入照顧太太,並且陪她去上樂活學堂。現在還會把課程中學到的繪畫樂趣帶回家與孫子分享,除了增添祖孫情趣外,也促進老奶奶的口語表達與認知、社交能力。
就近訓練與關懷減輕壓力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競雄說,在宜蘭地區還有很多像老奶奶未被發現的失智症患者,被當成了一般的老化被家人忽視。極早期失智症症狀可能只是記性不好,忘東忘西,但記憶退化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煮菜飯煮到燒焦著火、到郵局領錢不知怎麼領、或是身份証因找不到而重辦了4~5次,這些都是失智症的警訊,而不只是單純的健忘,需要到醫院就診檢查。就近提供社區據點的認知訓練及關懷服務,確實能減輕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以及提升失智患者認知的效果。
專業團隊提供照護
失智症個案除了需要被發現外,也需要更多具備失智症相關知能的基層醫療、社工及照顧人員即早介入。劉競雄醫師表示,透過開設失智症銀髮樂活學堂(認知促進及緩和失智課程),針對不同病程的個案需要安排車子接送外,由失智症專科醫師、護理師、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受過失智症相關訓練的團隊,提供失智症相關的照護服務,以減緩失智症的進程,同時也給予家屬支持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