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後常腹瀉 中醫師建議這樣吃

55歲的吳先生膽囊切除手術後,大便一直不成形,一天超過5次,讓他十分困擾。中醫師確認吳先生沒有手腳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認為是脾胃氣虛,開四君子湯服用。2周後陳先生驚訝發現症狀幾乎全改善,只有吃到油膩食物時會再發作。

中醫觀點 腹瀉常見3類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古佳穎說明,慢性腹瀉的定義是排便次數增加,或是大便裡的水量變多,超過一個月以上。原因除了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吸收不良,也要小心癌變的可能。民眾就醫時盡量提供詳細的飲食習慣、醫療紀錄,會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中醫古代稱腹瀉為「下利」,和中醫的脾、胃、肝、腎等臟腑失調有關。臨床上可分為:

1、脾胃虛寒型

症狀為大便溏瀉且臭味不重、吃不下、身體沉重、腹部喜熱惡寒等。通常是是體質不良加上飲食失調導致。

2、腎陽虛衰型

症狀為大便溏瀉、日行多次,食後腹脹、腰冷胃寒、雙腳無力。常見於老年人或病程較久者。

3、肝氣乘脾型

症狀為腹部脹痛,瀉後疼痛減輕,每遇精神刺激或壓力則加重。常見於自我要求高、情緒緊張者。

消化慢、易腹脹 少吃豆類、甜食

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時根據症狀的不同,宜選擇不一樣的飲食。柑橘類、奇異果、蔬果汁等屬性寒涼,體質虛寒者應少吃,煮菜時可加入生薑末拌炒,有溫暖腸胃、促進消化的效果。

消化慢、易腹脹者應少吃容易刺激腸胃的咖啡、酒精、茶類,以及容易產氣的豆類、或減慢胃排空速度的甜食。如案例患者,應採取低油飲食,避開奶油製品、糕餅、肥肉、巧克力、堅果等。治療慢性腹瀉找出原因,持續不間斷治療,都可有效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