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安寧緩和照護送走許多患者的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指出,最多人在臨終時感受到遺憾的是「當初如果能夠過著忠於自我的生活就好了」。
如果臨終時才發現想做的事,並且因為未曾嘗試而後悔,那就太過悲傷了吧!直到人生的最後才找到「想做的事」也太遲了。因為唯有著手開始「想做的事」,才能真正展開「自己的人生」。
找不到人生方向? 從一張便利貼開始改變
「想做的事」必定存在。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與之擦身而過罷了。
那麼,該如何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答案就是立刻使用便利貼。
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自己的腦袋中思考「想做的事」,但想破頭都無法輕易找到。能夠找到的人不是幸運,就是天才。
相較之下,使用便利貼就是捷徑。因為便利貼是將筆記本、記事本、電腦等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的工具。
找不到方向? 用紙筆整理腦中思緒才是關鍵
我們所需要的資訊,只要上網立刻就能找到。
但另一方面,「想做的事」無論再怎麼搜尋也搜尋不到。因為「想做的事」只存在於自己的腦袋裡。
換句話說,想做的事必須在自己的腦內尋找,而不是透過網路搜尋。但即便如此,絞盡腦汁想破頭也很難找到。因為思考是看不見的,如果不做筆記就會忘記。
除了紙張與白板等紙本工具之外,沒有其他工具能夠搜尋自己的腦袋,將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使「想法」接二連三地展開。所以將腦中的「想法」化為言語,透過寫在紙張與白板上進行整理,是一種合理的做法。
「書寫」遠比「默想」更能夠快速地將許多「想法」轉換成言語。由於是看著化為言語的「想法」思考,所以能夠整理思緒,自然而然地銜接到下一個想法。
這就像是用紙筆計算遠比心算更快速、更正確一樣。是否寫下來化為文字,產生的差異就像自行車與徒步那麼明顯。
便利貼比筆記本更強大? 重新排列想法、編輯靈感、整理出人生方向
那麼,為什麼不使用筆記本或記事本,而是要用便利貼呢?
因為使用便利貼,能讓隱藏在腦海裡的「想法」瞬間浮現,不會錯過稍縱即逝的靈感。而且便利貼還兼具數位工具的最大優點,可說是融合紙本與數位兩者之長的最強工具。
使用筆記本、記事本或白板時,如果想要修正或編輯寫下的內容,只能夠擦掉重寫,無法像電腦一樣透過剪下&貼上來編輯。
但便利貼雖然是紙本工具,卻能夠即時編輯或重新排列。這就是為什麼部分顧問公司或先進企業在開會討論時,不是直接寫在白板上,而是先寫在便利貼再貼上白板。因為這麼做可以邊討論邊將便利貼分組或是重新排列。
我們素人也一樣。只要將「想法」化為文字寫在便利貼上(言語化),再貼到筆記本或辦公桌上整理,就能仔細地審視全貌。而將便利貼(言語化的「思考」)重新排列進行編輯,思考也會遠遠變得更加順暢。
把想法變清楚 3個步驟用便利貼找出你真正想做的事
儘管便利貼融合了紙本與數位的優點,使用方法卻非常簡單。只要做三件事即可:「寫下」、「貼上」、「重新排列」。
「想做的事」的答案,不管哪裡都沒有寫出來。但是會帶來答案的線索,卻散落在每個人腦海中的「想法」裡。
這些「想法」雖然也可以從筆記本或記事本中拾得,但很零碎,因此很難條理分明地寫出來。
相較之下,便利貼在寫出來後還是可以重新排列,所以能夠毫不在意順序地把靈光一現的「想法」隨機寫下。全部寫出來之後,再邊貼邊審視整體,重新排列即可。
這些只在腦海中想的思考是看不見的。而且如果不記錄下來,就會忘得一乾二凈。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容易遺忘,這才是困難之處。在此,我將思考過程分成三種「模式」,讓思考視覺化。
「寫下」時專注於「言語化」,「貼上」時專注於「整理」,「重新排列」時則專注於「編輯」。
將眼睛看不見的「言語化」、「整理」、「編輯」這三種思考,轉換成「寫下」、「貼上」、「重新排列」這三種看得見的形式,就能讓思考按部就班呈現。
不僅如此,現在正在進行哪種思考也清晰可見。
寫下的時候可以知道「我正在進行把自己的想法轉換成言語的思考」。
貼上的時候可以知道「我正在進行整理自己想法的思考」。
重新排列的時候可以知道「我正在進行編輯自己想法的思考」。
每一個步驟也都有明確的訣竅,因此思考能夠輕重緩急分明,如此一來也更容易找到「想做的事」。
本文來源:《每天寫一張神可貼,九成願望都能實現!》,如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