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70歲男性,右上顎牙齦處出現出血腫塊的現象,就醫檢查且經由病理切片後,醫師確診為口腔黑色素瘤;成大醫學院主治醫師黃則達指出,患者經由手術切除後,逐漸恢復,但後來經追蹤治療又發現鼻咽部及右頸後側出現病灶,才又接受鼻咽部腫瘤切除及右頸淋巴接清創手術,術後證實為復發頸部局部轉移的黑色素瘤。
口腔黑色素瘤屬於罕見的口腔惡性腫瘤,男女好發比例為二比一,且年紀多集中在41至70歲,30歲以下年齡層較少發生;黃則達說,腔黑色素瘤占口腔惡性腫瘤僅0.5%,主要是因口腔黏膜中的黑色素細胞癌化造成,但只有1%的黑色素瘤會出現在口腔內,且治療後僅約15%的存活率。
醫師黃則達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多以手術切除合併頸部淋巴結清創為主,術後患者必須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確保病兆無轉移出現,若術後追蹤發現懷疑徵兆,醫師就會建議患者應立即接受手術清除,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治療上會依據患者腫瘤範圍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等情況,對症治療,採以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黃則達提醒,避免口腔黑色素瘤出現,最重要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且術後接受密切追蹤,才能真正遠離口腔黑色素瘤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