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最擔心憂鬱症患者用藥無效,須反覆換藥嘗試直到找出有效藥。北榮研發能夠預測腦部活性的電腦程式,並領先全球首度發現,人為操弄腦部活化後,可提升抗憂鬱藥物療效。此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Cerebral Cortex》、《Trends In Neurosciences》。
憂鬱症患者需嘗試換藥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正達指出,臨床治療憂鬱症可使用抗憂鬱藥物、心理治療等其他治療選擇。以抗憂鬱藥物來說,憂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藥物,需要等待4至8星期藥效才會漸漸出現;若治療不見成效,則需更換新的抗憂鬱藥物,患者需要耐心嘗試直到找出有效藥,身心飽受折磨。
預測腦部活化 突破治療窘境
如今,憂鬱症患者反覆嘗試換藥的窘境,有了新突破。李正達醫師帶領研究團隊,經過2年半時間研發出預測腦部活化的模組程式,能夠在治療前得到腦部訊號,並有效預測未來抗憂鬱治療的效果,也首度證實透過人為操弄腦部活化後,可提升抗憂鬱藥物療效。
憂鬱症治療更有效
李正達醫師表示,國內約有3分之1以上的憂鬱症患者,屬於治療難治型,對目前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與患者腦部的「前扣帶迴」活性有極大關連性;若「前扣帶迴」的活性愈高,抗憂鬱治療效果就愈好,此電腦程式可預測及操控腦部活化,有助提升憂鬱症的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