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名52歲男性患者,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經西醫診斷患有頻發性心室提早收縮,但治療後,卻還是沒有改善,近三個月心律不整的頻率逐漸加劇。直到經朋友推薦前往中醫科就診,藉由炙甘草湯、血府逐瘀湯加減中藥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心律不整的發作頻率也越來越少,約數個禮拜才發作一次。
心律不整症狀多 恐心悸、疲倦、胸悶、呼吸不順、頭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黃奎祐表示,心律不整其實就是心臟的跳動失去正常規律。心臟可比喻成一個具有發電系統的房子,藉由房子中複雜的供電傳導系統,使得心跳可持續不斷地跳動。然而當供電受到影響,患者便因此產生心悸、疲倦、胸悶、呼吸不順、頭暈等症狀。
中醫治療有效 須考量夾雜疾病
不過,黃奎祐醫師也指出,中醫以補益臟腑氣血,改善循環等作為治療方向,雖可有效改善心律不整的狀況,但還是得依患者個人體質作適當調整。治療上更需考量到病人其他兼夾的疾病。如壓力大、血中膽固醇過高、高血壓等。
按摩穴道可調養 內關、神門穴助寧心安神
除了藥物治療,黃奎祐醫師也表示,平常可多按摩穴位來調養,如內關(腕橫紋上2寸)、神門穴(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可幫助寧心安神。感到不適時可按?門穴(腕橫紋上5寸)以調理心氣,疏導氣血。
疾病預防 得從生活作息開始做起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式,黃奎祐醫師最後也提醒,其實平時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及適度的運動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許多長久的不良生活作息常常都是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