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2歲男性,半年來不斷出現解便出血現象,加上有高血壓合併血栓性中風等慢性病史,持續在醫院神經內科追蹤,並接受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作為抗血栓治療,但因肛門或腹部並未有不適,且年輕時曾就醫被診斷為內痔出血,因此不以為意,僅在藥局買藥治療。
誤以為是痔瘡惡化 竟罹患直腸癌
但近兩三個月來,他卻發現肛門突出的小肉塊有逐漸變大的趨勢,連解便都感到疼痛,原以為是痔瘡變嚴重,赴神經內科回診,僅拿了痔瘡藥膏回去塗抹,卻未見改善,因此被轉介至直肛科門診;基隆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曾文科指出,患者經由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第4期直腸癌合併局部淋巴轉移與遠端肝臟轉移。
痔瘡易和直腸癌搞混 及早檢查是關鍵
曾文科醫師進一步說明,肛門檢查時,患者肛門周邊的確有突出物,且碰觸時呈現堅硬,引發疼痛,雖和痔瘡類似,但在指診時發現,突出物從肛門周邊經肛門管徑延伸到直腸,是大小約4公分的潰瘍性腫瘤,且和門括約肌浸潤連結一起,恐為低位直腸惡性腫瘤並肛門侵犯,接受大腸鏡與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
出現便血症狀 應盡快就醫檢查
這位患者接受了前導放射線與化學治療,再透過微創直腸肛門切除與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持續接受門診追蹤和後續治療;曾文科醫師呼籲,就算過去曾被診斷出有痔瘡問題,也並不代表後來出現大便出血也是痔瘡導致,因此若有大便出血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才能針對疾病做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