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大學才剛畢業的米米(化名),剛找到第一份工作,某日帶著23歲尚未就業的男友踏入診間,戰戰兢兢地拿出媽媽手冊與滿滿的產檢紀錄,跟醫師要求中止已經21週的妊娠,原因是雙方家長認為他們經濟不穩定,養不起孩子,逼得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因已超過13週,醫師只能安排米米住院催生,並期望她身心早日恢復。這樣的憾事看似八點檔劇情,卻往往在社會角落經常上演,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前端做好避孕,才能避免走到這一步。
慎選避孕方式 體外射精算安全期不安全
常見的避孕方式很多,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說明,從性行為的流程來看,保險套主要目的是阻止精蟲進入;而中斷性交、體外射精這類型其實不算是有效的避孕方法,失敗機率高,也會降低性行為品質;口服避孕藥目的是抑制排卵,適合健康年輕女性;而計算安全期也是效果較差的方式,避孕機率大概不到七成,且不適用於經期不規律的女性;置放避孕器則是阻止著床,一般建議生產過的女性使用,且需5年更換一次。
新型事後避孕藥 副作用小成功率高
而性行為容易受到氣氛加溫,年底佳節將近,不免一連串的慶祝活動,賀爾蒙與酒精在燈光美氣氛佳催化下,讓情侶們忍不住擦槍走火,若激情過後發現避孕措施失靈,或是根本來不及準備的情況下,許多人會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作為最後一道防線。
葉長青醫師表示,傳統型荷爾蒙類事後避孕藥採高劑量黃體素,藉此延遲排卵,容易造成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需在72小時內服用;新型事後避孕藥則是黃體素受體調節劑,與人類黃體素接受器有很高的親和力,副作用較小,在性行為後5天內服藥成功率亦高於傳統高劑量黃體素避孕藥,即使在排卵前危險期服用也有效果。
不建議常規使用 事前避孕最重要
葉長青醫師提醒,事後避孕藥不建議常規使用,因可能會打亂經期或有不規則出血;最好還是能在第一時間做好避孕措施,正確且完整了解懷孕及避孕的過程,勿聽信網路錯誤資訊,才不會被迷思誤導。尤其青少年們因好奇、不懂拒絕、節慶氣氛催化而進行性行為的比例極高,但其中有做好防護的不到七成,希望還沒做好準備的年輕人能確實避孕,減少憾事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