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9歲女性,因罹患快速破壞型牙周病,導致牙齒鬆動、牙結石及嚴重骨缺失等,破壞程度已到牙根底部,必須進行植牙挽救。經醫師進行全口拔牙後,並以鼻竇植骨增高合併植牙手術,在單側上顎竇底部鑽一個小洞,先植入骨粉再植牙,追蹤10年,迄今沒有發生併發症。
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醫師林怡君表示,該病患因有嚴重牙周病,造成右上排第一小臼齒骨頭高度不到5毫米,未達植牙骨高度,因而運用骨鑿增高術植入骨粉後,骨頭高度增為14.5毫米,再植入11.5毫米的植體,術後追蹤10年,目前狀況穩定。
林怡君指出,上顎後牙區缺牙後,會使上鼻竇漸漸擴張及牙床的骨頭吸收,並使得植牙時骨高度不夠,以致增加植牙困難度,甚至無法植牙。而鼻竇植骨合併植牙手術是在植牙區的上顎竇底部,鑽一個小洞植入移植骨,移植骨墊在上顎竇膜下,增加骨頭高度,使能植入足夠長度的人工牙根,且在植骨處植牙,沒有額外傷口,可以減少療程及病患術後不適感;而傳統手術則必須在口腔牙床側壁開洞。
另外,台北榮總追蹤2001年至2010年牙周病科,同時施行骨鑿增高術與植牙的23名病患,原先骨高度為4至11.8毫米,平均追蹤2年半,顯示鼻竇內骨有增加,且植體穩定,並無鼻竇相關等併發症。
林怡君提醒,鼻竇植骨可增加骨量,但因植入較長植體,可能發生上顎竇膜破裂、鼻竇炎,甚至植體鬆脫,因此慢性鼻竇炎者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