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類運動盛行 關節傷害須提防

巴西世足賽打得火熱,全球也掀起足球熱,這類激烈的球類運動,受到許多人歡迎,但也衍生出相關的運動傷害,例如關節處脫臼等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運動前最好先做熱身,增加肌肉關節的血流量和攝氧量,曾受過傷的部位,可透過護具或貼紮術來預防其受傷。
 
日前一名喜愛籃球的年輕男子,在一次比賽中因衝撞,不幸腳踝扭傷變形,緊急送急診治療,經過影像檢查後發現,踝關節脫臼併骨折,經由緊急脫臼復位與骨折復位固定手術,1年後骨折癒合拔除骨釘,病患仍可繼續喜愛的球類運動。羅浩儒指出,運動依不同性質可分為高度接觸性、有限接觸性與非接觸性,會有身體接觸的運動,碰撞機率大,受傷狀況也提高,例如籃球、足球、橄欖球;或高危險性的運動,如體操、柔道、跆拳道等。
 
羅浩儒提醒,在運動過程中,若出現不正常的關節疼痛或是局部肌肉疼痛,應該先緩和的停下運動。若已有明顯關節外觀變形或嚴重影響行走能力時,可採用急救的R.I.C.E原則,指的是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R.I.C.E的工作如果做得好,對患者傷口癒合和後續治療都有很大幫助。接著應盡快前往急診或骨科門診,透過影像檢查判斷,若出現關節脫臼或韌帶骨頭斷裂,醫師將視嚴重程度與部位,做適當復位與修補。
 
受傷後若復原狀況佳仍能在痊癒後繼續運動,必須等肌腱、韌帶或關節都完全癒合,而且患側的關節活動能和健康側差不多,患側肌力也要達到健康側肌力的8成以上,並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從事復健動作。剛開始的適應期,羅浩儒建議不要從事太激烈的運動,另外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護具,避免再次發生二次傷害。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