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季小姐攀登海拔超過3600 公尺的奇萊山,一度頭暈、呼吸困難,甚至無法行走,同行隊友的詹喬愉緊急聯絡王士豪醫師,判斷其罹患高山病且併發肺水腫;若不及時救治,12小時內恐死亡,詹喬愉在王士豪遠距指導下,為患者注射救命針,搭配使用攜帶型加壓袋(PAC),症狀立即好轉,季小姐幸運撿回一命。
季小姐回憶,當時一陣頭暈、嘔心想吐、意識模糊,山中頓時起大霧,伸手不見五指,根本無法下山,所幸同行隊友、也是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秘書長詹喬愉,給予立即救治,症狀緩解後又背她下山,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現在仍心有餘悸,能夠幸運生還要歸功於PAC。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醫療協會副理事長王士豪指出,國內平均每3名登高山的登山客,就有1人發生高山病,其中1%可能併發高海拔腦水腫或肺水腫;若未及治療12小時內死亡率高達100%。
「下降高度是最有效治療高山病的方法。」王士豪強調,若天氣條件差,救援直升機無法到達,要從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下山,至少需要2天時間,有PAC急救設備,則可在5至10分鐘內,使袋內增加2個PSI的壓力,讓病患達到海拔下降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立即高山病緩解症狀,再由同伴陪同盡速下山。
為終結高山病死亡悲劇,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發動募款,在各界熱心捐助下,募集800萬購置100個PAC,目前接受各高山山屋、消防隊及民間救難大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