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聽到大腸桿菌,多半認為這不是好東西,事實上,大腸桿菌也有好菌、壞菌之分。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指導教授凱利‧史密斯(Kelly Smith)進行小鼠研究發現,益生菌級大腸桿菌可以幫助減緩、預防沙門氏菌感染。盧俊吉醫師希望這項研究往後可應用於人類感染症防治,並希望找到方法利用益生菌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大腸桿菌 也有好壞菌之分
盧俊吉醫師指出,一般人多半認為大腸桿菌會引起感染症,大腸桿菌實際上有100、200種左右,其中也有好壞菌之分,就好像人也分好人、壞人,其中像1917尼氏大腸桿菌(E. Coli Nissle 1917)就屬於益菌,可用來治療志賀氏菌。
沙門氏菌感染可能造成噁心、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造成血尿、急性腎衰竭、死亡。當腎臟出問題,患者可能需要洗腎。
益生菌級大腸桿菌 有助預防、減緩沙門氏菌感染
研究發現,正常小鼠腸道中的大腸桿菌(E. Coli XZ)就好像益生菌一樣,可保護小鼠腸道上皮細胞,避免沙門氏菌感染。研究人員也運用無菌動物實驗發現,讓小鼠食用其他小鼠糞便中的移植腸道菌叢,可延緩小鼠死於沙門氏菌感染,感染沙門氏菌的小鼠攝取其他小鼠的「糞便移植腸道菌叢」後,一天內,體內沙門氏菌數量就減少100倍至1000倍之多,存活時間也多了一、兩天,腸道發炎反應明顯減輕。
益生菌搶奪資源、訓練免疫反應 幫助對抗外來感染
盧俊吉醫師分析,1公克的人類大腸就含有約10億隻的細菌,這些細菌,加上病毒、寄生蟲等,自然形成一個生態系,細菌等會彼此爭奪養分、資源,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就會佔據資源、開始滋長,此時壞菌資源減少,數量自然也逐漸下滑。另一方面,益生菌也會訓練腸道免疫系統,讓腸道免疫系統更活躍、更敏銳,這樣便能有效對抗外來感染。
盧俊吉醫師補充,益生菌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往後或許可以運用益生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發炎性大腸炎等疾病,未來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有機會應用於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