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7歲中年男性,3年檢查發現有瘜肉,但工作忙碌未及時切除;日前,藝人豬哥亮大腸癌過世,才想到再次就醫檢查,沒想到長成2公分瘜肉,確診為一期大腸癌。
癌細胞侵犯黏膜層 確診大腸癌一期
收治個案的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指出,該患者經由大腸鏡檢查,發現已長成2公分柄型瘜肉,進行切除瘜肉,化驗後為大腸癌一期;所幸,癌細胞僅侵犯黏膜層,沒有發生淋巴轉移。
豬哥亮效應 詢問大腸鏡人數增
羅鴻源副主任指出,大腸癌連續9年為國人癌症人數發生率之冠,「豬哥亮效應」持續發酵,診間有愈來愈多詢問大腸鏡檢查。從病理學觀點,常見的大腸瘜肉有增生型瘜肉及腺瘤型瘜肉2類,尤其是腺瘤型瘜肉,更有可能演變成大腸癌,而切除瘜肉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腺瘤型瘜肉 恐變成大腸癌
羅鴻源副主任強調,腺瘤型瘜肉在窄頻內視鏡下,看起來像許多小蟲子盤旋一起,形成原因除了個人體質外,與後天飲食習慣最有關係,如果檢查出有不正常的瘜肉,最好一併切除,以免養成大腸癌後患的風險。
瘜肉切除術 留意出血風險
瘜肉切除需考慮大小、形態,以及生長位置決定使用方法。羅鴻源副主任說明,瘜肉可分無柄及有柄2類,比較大的無柄型瘜肉,切除困難度比較高,切除時腸穿孔風險也較高;而有柄瘜肉因底部及腸黏膜接觸面積較小,類似香菇的型狀,手術切除較容易,但仍可能增加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