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閔閔,從小就愛吸奶嘴,不但門牙咬合不正、下巴些微偏移,講話也常會噴口水;家長帶至醫院諮詢牙齒矯正,醫師建議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經過3個月時間,訓練嘴部肌肉功能,至今齒列不正明顯改善,嘴巴也比較能閉合了。
固定式矯正器 矯正時間較久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陳宜宏指出,過去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情形時,通常會定期回診觀察,等到12歲換牙完成再進行矯正,矯正方式則以安裝固定式矯正器,或是成年後手術治療為主,但是矯正時間較久。
功能性矯正裝置 可早期矯正
早期矯正才是正確的觀念。陳宜宏醫師表示,孩童骨骼發育成長階段時,藉由功能性矯正裝置,可將口腔結構導引至適當位置,在不施予外力的情況下,搭配呼吸練習、唇部運動及舌頭運動,使失衡肌肉得以平衡,進而改變上下顎齒槽骨,達到矯正咬合不正的目的。
矯正成功率達8成 家長應留意孩子
根據國外治療成果顯示,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的孩童,每100人約有80人可矯正成功,而80人中約有50人需再透過短時間的固定矯正裝置,或是隱形矯正進行微調治療。陳宜宏醫師強調,3歲就能開始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但家長必須觀察是否有不配合的情況,以免影響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