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受傷意外事故時有所聞,依據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分析的受傷送醫資料(最近2年由全台16家大小醫院急診室及社區傷害監測站登錄),發現12歲以下兒童受傷時多半有成人在旁,6歲以下兒童受傷時有成人在旁的情況更超過80%,且其中9成以上是家長!有大人在旁,為什麼孩子還會受傷?該學會祕書長白璐指出:成人照顧者的認知與警覺性不足及環境設施的不夠安全是主要原因。
12歲以下兒童最常受傷的原因是跌墜(39%),其次是撞擊(28%)。由於媒體的報導,一般會以為兒童跌墜事件以墜樓為主,實際上兒童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受傷的情形更為常見(64%);同樣的,最常見的撞擊傷也不是媒體報導較多的被物件砸到,而是兒童自身移動太快撞到物體造成的傷害(67%)。這些傷害事故超過50%發生在家裡,6歲以下兒童更有高達75%是在家裡受傷,顯見居家安全仍有待加強。
另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2條規定不得使6歲以下兒童獨處。資料發現,兒童受傷時為獨處的情況已減少,但若成人照顧者雖陪伴在旁,實際卻在做自己的事,孩子仍舊形同無人照顧。因此,成人照顧者要善盡照顧之責才是重點。
要使家成為一ㄧ個「安全的家」,還要把握下面幾個原則:
1.鋪面防滑防跌傷
家中的地板不要用光滑的地磚,採用木質地板,或加鋪地毯或防滑的軟墊,可以預防滑倒,即使跌倒,也不致受重傷。地面應保持整潔清爽,勿把玩具及其他物品等散置地面,電器的電線不要橫置在地面,以防兒童絆倒。
2.護墊護具防夾撞
門窗、抽屜、或有凸角銳邊的傢具、牆柱等應加護墊、護角、護邊,以防兒童夾傷、撞傷。風扇加裝防護網,可以避免兒童的將手指插入風扇內而絞傷。
3.安全鎖住危險物
家中衣櫃、壁櫥、冰箱、烘衣機都應隨時關緊並加鎖,避免幼兒進入後出不來而導致窒息;硬幣、小電池、釦子等小物品,藥品、清潔劑或殺蟲劑等毒性物質,以及剪刀、美工刀、針等利器,都要收納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或收藏在上鎖的櫥櫃內,避免兒童發生梗塞、中毒、或割刺傷。
4.容器加蓋不亂裝
裝著水或其他液體的桶、盆等大容器及抽水馬桶一定要加蓋,以防幼小兒童跌入嗆溺;食品容器(如飲料瓶、鍋碗等)絕對不能用來盛裝藥物、清潔劑等物品,以免誤食;垃圾桶也要加蓋,以防幼兒接觸丟棄的危險物品。
5.加裝偵測逃生易
家中車庫或是大門若是鐵捲門或電動門,一定要加裝偵測器,只要可以偵測到門口處有物體就立即而停止續關閉,以防有人被夾傷;室內應加一氧化碳偵測器以及裝煙霧偵測器,可以在一氧化碳進入室內或火災發生時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
6.隔離熱源免燙傷
爐具、熱鍋、電熱器、開飲機、泡茶壺具等產熱、或含熱物的物品,都應有適當的隔熱裝置(如隔熱護邊、防燙把手等),並遠離兒童能接觸到的地方,以免發生燒燙傷。
7.寵物盆栽慎相處
千萬不要單獨留下兒童和動物在一起,並且要教育兒童如何安全的與寵物相處。家中盆栽有許多是有毒植物,最好放置在幼小兒童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也應教育兒童勿折花葉,以免接觸到植物汁液而中毒。
8.成人警醒伴兒旁
兒童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而好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跌倒、碰撞也是孩子常有的狀況,需要大人隨時幫他們注意週遭環境,負起陪伴照顧的責任,我國兒少法中也有不可使兒童獨處的規定。但是有大人在旁並不表示兒童就受到安全的照顧!
從調查中發現,在受傷送醫的兒童中,六成以上在發生事故時都有成人在場,;好幾件起兒童發生不幸的事件意外也清楚呈現了大人當時在旁睡覺,或未注意到小孩正在做什麼事的狀況。因此兒童需要成人時時警覺清醒的在旁陪伴,才能獲得較多的安全保障。
從調查中發現,在受傷送醫的兒童中,六成以上在發生事故時都有成人在場,;好幾件起兒童發生不幸的事件意外也清楚呈現了大人當時在旁睡覺,或未注意到小孩正在做什麼事的狀況。因此兒童需要成人時時警覺清醒的在旁陪伴,才能獲得較多的安全保障。